杜清扬----从容淡定的MIT光学博士
简介:1991年出生于四川。曾在全国化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2008年以区总分状元考入中科大,并在科大获得多项奖学金,2010年领导小组入选大学生创新计划,并将研究成果发表上SCI论文。2012年毕业后,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现在是材料系博士第五年,同时担任麻省理工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杜清扬现致力于研究集成光学红外区域在通讯和传感器方面的运用。
一点一点小小的不同,汇在一起就会特别耀眼,一寸一寸细细的碎光,聚集之后就是万丈光芒。云淡风轻的访谈里,掀起的是内心的骇浪。聊学习过程中,杜清扬反复用幸运这个词,真的仅仅是幸运吗?他谦逊平和的态度或者已经说明了些什么。——编辑语
2017年2月17日晚9点,我与杜清扬开始了下面的访谈。他那时刚从MIT材料系的实验室回到住处。我们的访谈一气呵成,我问及的每一个点,他都给予了最恰当的展现,简洁了然。实话说,这位高情商和高智商的90后,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不敢独吞,所以与众读者分享。
张西:高考状元,聊聊你的成长经历好吗?
杜清扬:我小学时,考到四川省一中的特色班。这个班的情况是,初高中一共只读五年,省掉初三,不参加中考。将近2000人考试,从中选了50名。我要感谢这个班的治学理念。他们认为初三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复习上,没必要再花这个时间。我很幸运的考入了这所中学。我们这个班年龄偏小,所以很多孩子挺顽皮的。班主任老师是学校专门派的,很有管教孩子经验。他们灌输经验的理念基本上是,一定要主动喜欢,要自己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学校一味地布置作业,一味地施压。毕竟压出来的,就算高考成绩很好,进了名校,本科过后如果不会自己努力的去学习,也一样是没用的。所以学校非常注意兴趣的培养,这点我是特别欣赏也得益于它。
张西:能进这个小班,仅仅是幸运吗?天赋和努力也很重要吧?
杜清扬:小学升初中,与其说是天赋,更不如说是家里对我刻意的一种培养。因为小学时,很多知识都停留在简单上面,没有涉及到很复杂的东西。我家里教的理念,主要是着力于去主动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像我爸妈从来都不会逼着我去学什么,他们只是跟我说,现在市场上有哪些班,如果你想去的话,就给你报。会告诉我在这个班上学到些什么,但绝对不会强加于我。像我对奥数特别感兴趣,是我主动提出来要去上的。
张西:你父母的职业?
杜清扬:我父母都在银行工作。他们比较喜欢金融。但他们的父母都是教书的。我妈的教育有点与众不同,比如很多家长会逼着孩子背唐诗,但我妈则以讲故事的方法,讲完之后给我一句一句念,让我去理解是怎么回事。如果那首诗有历史故事在里面,她会把那段历史都讲了。在我六年级,还不知道物理和化学是什么,每天睡觉前,妈妈把元素周期表弄得像绕口令,我觉得很有意思,就跟着她念,这有一定的启蒙。所以我在初高中时,更多的是自己去摸索学习方法。参加高考后也比较幸运的考入了中科大这样很科研的学校。
张西:专业是自己选择的?
杜清扬:我们那时流传一种说法:6月份考儿子,7月份考老子,8月份考票子。意思就是,6月份是儿子参加高考,7月份填志愿父母会愁白头,如果没考好,就是考家里财力的时候了。但像我家,6月高考过后,7月选专业,我爸妈只提供了一些参考,真正决定权完全在我。让我来做选择,这个方式非常好。让我觉得自己未来整个的路完全是由自己决定,而爸爸妈妈就像身边的智囊团给出主意。一般情况下只要是自己深思熟虑选出来的自己都会喜欢。如果没有选好的话应该也不会后悔,至少不会怪他们害的。选科大的原因是我非常喜欢物理和化学。
记得高二时,我找舅舅要大学的有机化学书。舅舅问我:你是喜欢往这个方向学还是觉得难,想多学一些?他说如果是第二种,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大学的东西高中完全用不着。我就跟舅舅说:不是,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我觉得高中课本根本就没讲清楚,我要去学更多的知识来理解它。也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使我比较顺利考到中科大。在高中,大一和大二有机和无机化学我都已经看完。我发现有很多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于是就去翻了一些大学物理的书。又因为大学物理开始是以微积分作基础,我又逼迫自己去学了整套的微积分,所以上大学时,前两年我就相对比较轻松,因为这些东西我早就接触过了。
张西:为什么留学?
杜清扬:刚到中科大时,我没想过出国。因为自己处的地方比较闭塞,身边出国的人也比较少,虽然我的好朋友们一直说,麻省理工是我的梦想,真是把它作为梦来看待的,因为梦一般都是实现不了的嘛。但在自己一步一步走的过程中,发现它已经不再是梦了,它变得触手可及,慢慢的就实现了。
大一时,我花了挺长的时间去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因为大学和中学有很大不同,中学时都是老师给你灌输很多知识,老师生怕你没有学好,所以他会不停的跟你重复,用他自己的各种方法来教你是怎么回事。到大学后,老师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他上完这门课的内容,具体怎么理解那是你的事,你下来过后要自己花时间去把它理解到。如果说高中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在大学我学到的是如何学习知识,如何吸收知识,如何自主的去探索,这也是我花了很多时间摸索到的学习方法。
大二过后,身边的同学都开始纷纷准备托福和GRE,那时候想,既然麻省理工是我的梦想,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于是我也开始准备托福和GRE,慢慢地了解了出国是怎样的流程,需要一些什么材料和自己的硬件。然后,我的GTA成绩升上去了,同时也努力的学习英语。到大三上学期就找了导师进实验室。
张西:大三就进实验室?是进入一个研究项目?
杜清扬:中科大前两年的课程很重,到大三、大四,课程就比较少,我们就有足够多时间准备出国的申请材料,以及在实验室里面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所以在大三,我一半的时间花在出国考GRE、考托福这上面,另一半时间,基本上在实验室里。这样我接触到很多前沿的科学,知道了现在科技的前沿都在研究些什么,也慢慢地养成了科研的习惯,明白了该怎么去做科研。
本科的时候还没学会怎么去思考,但已经知道该做什么。那时全国很多科研性大学都会有创新研究项目,所以我在大三下学期,就选了一个课题去申请。结果我很幸运,申请成功了一个项目,得到国家的2万块钱科研经费,由自己安排来做这个实验。通过一年的时间,我把项目做完了,并且把结果都整理发表在了SCI的文章上面,国内现在很多学校的要求是这样的,硕士毕业是需要一篇SCI的,博士毕业大概是需要3篇SCI。SCI的标准指的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文章,它不像校刊这样的。
张西:麻省理工的申请顺利吗?
杜清扬:还好吧,我当时的GPA是全班第二名,英语也还行,做实验也有文章发表,美国大学录取研究生,通常很看重科研能力,学校期望学生能在科研上有一番作为。
张西:梦想一下就实现了,什么感觉?
杜清扬:当时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被录取是正常,未被录取也正常。被录取是正常的,原因是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未被录取,就说明自己还不是那么优秀,可以理解,一种平常心态。
张西:来到高手如林的环境适应吗?
杜清扬:周围的学生们都非常厉害,但和初高中相比,身边的同学们不再是竞争的关系。进入博士生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别人的研究方向也不是很一样的。所有的人都从以前有可能存在的一种竞争关系变成了一种战友的关系,你所擅长的地方有可能正是他不擅长的地方,所以他会找你来帮忙。你不擅长的地方,你正好也找得到他,这样的话你们就可以一起合作来出一些很不错的成果。所以说在这个阶段,互相的合作是更重要的,因为谁也不可能样样精通。
张西:你的研究方向?
杜清扬:我的研究主就是集成光学的东西。集成光学要细分起来可以分成两个方向。光其实就是我们每天接触到的来自太阳这边能看到的这种物质就叫光。我们经常接触的就是可见光这部分。听到的一些词语,比如说有紫外光,紫外光对皮肤不好,损伤。与紫外相对应的还有红外光。但光除了刚才讲的这几种以外还有挺多的。另外一种就是比红外还要更远一点的位置,叫微波,它的应用其实该是微波炉,用来加热东西。比微波炉波再长一些的那部分光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电磁波,我们现在打电话,传递声音和信号就是通过电磁波。
张西:喜欢你的科普。
杜清扬:所以光的范围很大,而我们平常接触的都是在很小的一个范围。我的研究主要是在红外区域。红外区域也分为中红外、近红外。其中在近红外部分,我们经常用它来进行通信。光纤,光纤通讯的波段就是在近红外这个波段。和传统电线通讯比较,好处在于,第一个就是光它本身是不会产生热的。像电脑这用一段时间过后里面就开始发烫,但如果能把它换成光,是不存在热象的。其次就是速度的问题,电它存在一些阻抗或者电容,导致用电来传输数据的话,存在传输速度上限的。但是用光,不存在这样一个理论的上限,多快都可以,无限的加快。这是在近红外的一个应用。
在中红外区域的另外应用,就是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传感器。传感器有很多可以用到的地方。比如我们经常做的一些东西,一种气体的传感器。像在石油工厂,甲烷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石油用电钻钻的,在钻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火花,甲烷会直接和空气在火花的条件下发生爆炸,所以甲烷量是一定要非常低的。用什么办法去知道这个地方甲烷是多少呢?甲烷没有气味,闻也闻不到,所以就需要一些传感器来告诉我们。我们做的集成光学器件在这个波段能用到,把这样一个器件拿在手里面,走过那个地方它就会告诉那个区域的甲烷含量有多高。
原来有一个报道,每个人呼吸呼出的气体里是含有各种各样成分的,病人的话,含量和成分会和普通健康的人呼出的气体是有一定差别的。但我们人并不能感知到这种差别,因为它实在是太小了。我们做的传感器却有这个办法去分辨它。所以以后传感器在医药上面的应用是,在你快要得病,甚至得病以前刚发生病变的时候,通过呼出的气体,来诊断到底得了什么病,甚至是癌症,这样的话就能避免很多病拖了很久的麻烦,特别是癌症,如果癌症拖到三期、四期的话就已经很难再治了,但是如果你在一期、二期的话,基本上癌症是完全可以治疗,甚至根治。所以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就是能提前告知人们是否身体健康。
不仅是在学术上,对未来的规划,感情生活,业余爱好,团体活动,政治现象,与人相处等各个方面,杜清扬表现出来的都是那么轻松,淡定,从容,游刃有余,有自己独到的角度,目光和见解。——编辑语
张西:博士毕业后有何打算?
杜清扬,我对科研很感兴趣,从小也是想当一名科学家的,所以我准备继续在科研界待下去,去找教职,去做研究。
张西:留下还是回国?
杜清扬:我的打算是回国。方向基本确定了,我以后还是想做光这部分。光在通信上,医药上已经有应用了,它还在其他方面,比如说能源。太阳能就是其中的一个应用,光学有非常多的应用的。我想再把光这个东西继续做下去。
张西:平时如何安排你的生活和学习?
杜清扬:生活的话,周一到周五我把它定义为工作日,白天在实验室做实验,晚上回来就整理数据,剩下一点时间可以休息休息,看看书,弹弹吉他,下下围棋。周六一般整个上午都会花在和家里面视频聊天,因为我知道爸妈非常想念我,下午和同学一起打打球。周日安排随意些,如果最近的实验比较紧,我一般就去学校继续做实验。如果时间比较松,也没有太多事的话,我就会出去爬爬山。
张西:有空恋爱吗?
杜清扬:恋爱还是有的。和女朋友已经谈三年了!
张西:挺稳定呀。
杜清扬:我非常喜欢唐太宗皇帝说的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的女朋友在很多事上会充当这样一面镜子,把我照的非常清楚。我的所有优缺点她都会告诉我,让我知道如何去扬长避短。跟她谈了那么久,她也慢慢的变成我的一种精神寄托,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有她,也就显得都微不足道了。稳定的情感关系让我觉得很多的努力也不光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她,为了以后我们的未来,也很有动力。我们之间不仅是一种互补,也是相互交叠。我们两个都是谁有困难另外一方都会帮助,我们非常清楚自己的优缺点,也很清楚怎么去安慰对方。
张西:遇到她之前,你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样的人吗?
杜清扬:与其先设定好选项,然后按照选项去挑人,还不如说是设定一个底线。只要满足这个底线以上的,都会去考虑和接触。对我来说更是先确定自己的底线,如果在这些底线以下的我是绝对不会考虑,但在这个底线以上的都可以纳入考虑的范围。她如果有其他一些亮点的话,反而会更吸引我。
张西:她的亮点是什么?
杜清扬:她首先是一个做事非常得体,并且考虑问题也非常全面的一个人。她也非常贤惠。平常我跟她在一起,有时候我比较晚回,她都会把饭做好。更重要的是我们俩挺吻合的,不管口味或其他生活习惯也挺相通,所以在一起非常舒服。
张西:舒服是一个很高的境界。祝福你们!对于国内正在申请出国留学的弟弟妹妹,你的建议是?
杜清扬:我更在乎主观能动性,世界很大,出来看一看是很值得的,但一定要跟着自己的心走,只有走了自己喜欢的路,你才不会后悔,才会有动力一直走下去。
张西:你是麻省大学中国学生学者学联主席,对吧?
杜清扬:对。我现在正好是学联的主席。
张西:是你自己要竞选的吗?
杜清扬:学联主席我们必须是选举产生的。至于为什么我要去做?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人,不管走到哪里必须得融入社会群体。而在社会群体里面,如果想要做成一番事业,是需要领导能力的。我很想通过学联这个组织,去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在学院里面做一些对大家有贡献的事。我最刚开始进入学联时,只是很小的干事,发现里面的很多活动都很有意义,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很大的帮助,不管是娱乐文化,还是职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很享受自己在学联待的这段时间,然后就想去竞选主席,后来就坐上了这个位置。
张西:为此,你做了什么贡献?
杜清扬:我觉得很多贡献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包括前辈创下的一些事情。与其说我做的贡献,不如说整个学联给大家带来了哪些好处。比如对新生来说,我们会主动提供积极的服务,发新生手册,让他们更容易融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还举办很多文化娱乐活动,给大家一个空间和时间,聚在一起来庆祝,热闹热闹。包括春节、端午、元宵这些我们都有办。在职业发展这边,每个月都会请一些知名的校友,甚至是国内的一些名人过来做一些讲座。像俞敏洪、潘石屹,包括六小龄童老师过来,这些对大家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我自己从中受益匪浅。
张西:出来留学收获大吗?
杜清扬:出来过后会发现这边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学会了多元性的,学会了新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有效的融合两种文化,这是比较大的在眼界方面的收获。在学业方面的收获,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西:为什么不设法留在美国?
杜清扬:也许出于一份对家乡的思念以及热爱吧,我希望自己能报效祖国,毕竟她养育了我这么多年,还是有一腔爱国热血。
张西:关于科研这块,是否有与国内相关单位合作的想法?
杜清扬:有,因为国内一直都会有访问学者到我们学校,所以我们平常在沟通、交流,以及开国际会议的时都会遇到很多国内的科学家们,如果方向确定,我们都会联系,也会有合作。
张西:最喜欢科学家是谁?
杜清扬:我心目中的偶像,是钱学森老师。他穷尽一生来改变了中国的整个科技,他对科学界的贡献,非常值得我敬佩。他让中国实现了至少卫星上在全世界能站得住脚,真的非常了不起。
张西:留学期间,有无感觉到受歧视?
杜清扬:在MIT这种校园里面我是没有任何的感觉的。走到美国外面的社会里会时常感觉到。与其说是歧视,包括现在为什么特朗普能当总统很大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面前,各个宗族都是平等的,人生老病死,都是这样的。但在很多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面前,他会更倾向的去歧视你是一个外来人群。包括在我们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教训。最开始在贞观年间的时候,唐太宗的治国之策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他对待所有的少数民族就跟对汉人一样。但是发生安史之乱过后,唐朝就产生了另外一种想法,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就是一个反垄和稍微比较落后的一种思维方式,因为你总会觉得自己没做好,把这个事情推到别人身上你会更好接受一些。
张西:这次总统竞选,你有关注吗?
杜清扬:有。我个人其实对他们俩都没有什么好感,也并没有去支持哪一方,因为我觉得两个人当了都不是什么好事。我的理解是相对来说,希拉里会出很多政策,但她是比较缓和的那种,针对我们这些移民的那些政策,特朗普,有可能会非常激进,但也有可能什么都不做。
张西:你的社交渠道多元吗?
杜清扬:我的朋友圈有些外国朋友,这是一个渠道。他们有什么活动就会叫上我,问题是仍然限制在学校里。大家都是学生,所以也不会真正的完全融入他们的文化。我觉得在文化的融合当中,我自己是求同存异。你不能接受的不接受就行了,他们接受不了你的就让他们不能接受,谁也不需要改什么。我不怎么喜欢喝酒的,但他们如果想出去玩去酒吧的话,那行你们去吧,反正去了以后我就意思意思,随便喝个一两口就行了,我也不会破除自己的习惯去改变。
有的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带着使命,因为他们的出现,世界会更加美好,更加温暖。他们的平凡中更见的是伟大。他们的拼搏努力和科研成果,正无声无息地改变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必将随着他们的科学研究而提升。——编者语
访 问 :张西 受 访: 杜清扬
编 辑 :夏婳 网站编辑:赵萍萍
注:为飨读者,张西工作室每周一晚6点,将推出《张西对话海外留学生》访谈文章!百位受访者谈及学习、生活及感悟。他们的年龄在00后、90后、80后、70后,访谈中也会涉及一些热点问题:父母培养方式影响;如何被美国顶尖大学录取,在美国如何缓解压力,以及留学期间的工作机会及商业机会等等。海外留学生在美国究竟是什么状况?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