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对话--海外留学生(3)

Enter a comma separated list of user names.
zhaoyuan's picture
李照原

李照原, 高级软件工程师,于1988来北美。他自幼喜爱文艺,兴趣多元广泛,热爱声乐,朗诵和舞台艺术。多年来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努力为华人社区服务,积极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应邀在大陆,香港和台湾华侨的诸多庆祝活动中演唱歌曲和担任节目主持人,受到了华人和主流社会的喜爱和认可。

他多次受邀参与筹划波士顿地区的大型文艺活动,并以专业水准的中英文担任节目主持。他主持的多个大型文艺活动有《大波士顿地区第五届亚美节》,《东西互联波士顿地区春节文艺晚会》,《波士顿地区华人华侨 “百年圆梦,中秋同庆” - “庆奥运,迎中秋” 文艺晚会》等等。自2006以来,连续主持诸多亚裔社区和组织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会和周年庆典, 包括《波士顿京津同乡会》,《全美亚裔妇女会麻省分会》等等。虽然常常忙的不亦乐乎,但他依然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地努力把精彩的节目最好地奉献给观众。

为进一步提高演唱技能,他虚心请教声乐老师。同时参加过多次声乐比赛,并屡次获奖。曾于2008年第一届“怀旧金曲大赛”夺得冠军,并获一至好评。

李照原来美后加入了多个文艺团体和合唱团,担任男高音的合唱及领唱,包括黄河艺术团,东方之声合唱团, 剑桥(MIT)合唱团,大波士顿文协(GBCCA)合唱团,等。曾随东方之声合唱团参加2006年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共有90多个国家,超过350个合唱团参加了比赛,荣获混声合唱银奖和民歌铜奖。

李照原还被邀请参加过话剧和电影的拍摄。作为北美枫香戏剧社主创人员之一,出演了话剧《海外剩女》中的医学博士。 他曾于2003年主演了由杨有新博士编导的故事片 《静火》 (”Silent Fire”) 中的男主角-何志远。 该部影片反映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异国奋斗不息以及个人和家庭的感情纠葛。《静火》(108分钟)入围了2005年纽约国际电影节,并在77部入选作品中夺得 “最佳外国语故事片” 等奖项。

他积极参加华人社区的活动,如:2016.02.20 全美华裔大游行(大波士顿地区),为华人的权益呐喊,为华人后代发声。他热心参与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如:《剑桥中国文化中心夕阳红活动站》波士顿公演 (2014年,2015年,2016年), 中国城老人公寓的春节慰问演出 (2016年),等。

Author: 张西
Date: 
2017-04-10

冯孝文——享受跨学科研究的哈佛博士后

简介:

冯孝文,1986年出生于吉林长春,保送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专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能源材料方向博士毕业后,创业汽车销售相关的项目,公司遍及美洲、欧洲,产值达数十亿。冯孝文目前在哈佛从事超导、新能源等领域的研究。

    高中时期曾在国家化学竞赛中获金牌,后成为化学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获保送北大,冯孝文可以算作不折不扣的“学霸”。高中时期就学完了大学的专业课程,回想起来,冯孝文觉得“蛮轻松”,自主学习是他从高中便开始的状态。不断参加化学竞赛,不断获得金牌是当时冯孝文心中的目标。——编者语

    2017年3月2日中午,终于有时间与孝文做访谈。感觉他做学术的同时,一直在出差,这让我们的访谈时间改约了几次。这也让我对这位从加州伯克利转战哈佛做博士后的年轻人充满好奇,这位看上去书倦气极浓的学霸,能给我们怎样的分享?

    张西: 可否分享下你的成长经历?

    冯孝文: 我在长春出生,父亲在企业做一般管理工作,母亲在大学工作。我没有参加高考,是保送到北大的。因为初中时,我比较喜欢化学,到了高中就参加省里化学竞赛,然后被选拔进国家集训队,拿了国家化学竞赛的金牌。

    张西: 咝,怎么做到的?

    冯孝文: 读高中时,就把大学的化学专业课都学完了。蛮轻松的,也蛮喜欢这个专业。

    张西: 怎么平衡其他课程?

    冯孝文: 高中时,我就没怎么上过课。因为高一结束后,学校就给我准备了一间办公室,让我准备参加竞赛。高二开始,学校根据我的需要,每天跟吉林大学的本科生们一起上课,偶尔回高中。像语文、历史这些课,我都没有怎么上过。其实除了化学,我对物理、数学也蛮感兴趣的,但我有权利选择不去上这些课。所以从高中开始,就完全处于一种比较自主的学习状态。

    张西: 蛮特殊的待遇。

    冯孝文: 是的。当时只有一个任务,就是考进省队,参加国家比赛,拿金牌;再考进国家队,然后参加国际比赛,拿金牌。当时就是这么一个目标。

    张西: 运动员。

冯孝文: 像运动员一样,蛮喜欢,也觉得挺好。这是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刚进高中时,也没人让我这么做。

    张西: 为什么出国留学?

    冯孝文: 北大的出国风气比较重,当时好像按部就班的,就该出国去个好学校,读个博士,所以就申请了美国名校。

“学霸”的生活也并非只有单一的学习,冯孝文从小学习过多种文体项目,但化学始终是他的最爱。——编辑语

    张西: 初中就喜欢化学了?

    冯孝文: 对。因为在我小时候,社会上流行周末上点什么奥数班、化学班,我就去了化学班,然后参加初中的化学竞赛,就得奖了。我挺高兴,得奖的感觉挺好,那时候就是这种动力。慢慢学深入之后,觉得化学本身蛮有意思的,接着学下来了。

    张西: 你小时候还上过其他兴趣班吗?

    冯孝文: 学过六年钢琴、六年书法、六年画画,还都得过一些奖。

    张西: 比如?

    冯孝文: 有些工笔画、国画还有工笔画,还参加画展了。但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也学乒乓球,反正我妈觉得我能学的,都让我学了,挺忙的。

    张西: 最终还是喜欢化学?

    冯孝文: 对。

    张西: 你应该就是咱们坊间传说的神童吧?

    冯孝文: 肯定不是。就是比别人早一点对化学产生兴趣了,我觉得什么东西只要花点时间,都能想明白。

冯孝文近照

拿了几个名校的录取,冯孝文目标锁定伯克利。——编者语

    张西: 也是独生子女吧?父母舍得你远离?

    冯孝文: 我爸妈不希望我出国。他们觉得我应该在国内,而且他俩都对我的专业有异议,但我蛮喜欢的。所以,没跟父母商量,自己就申请了几所美国名校,像哈佛很早就录取了我,但我等到了加州伯克利。因为我喜欢那里的一个教授,而且伯克利是全美排名第一的学校。我就是想去一个最棒的学校,如果我拿到的是一个普通学校,我就没必要出国,就按父母希望的那样,在国内找个工作,在家待着吧。

少年时期的冯孝文热爱化学,与母亲身为化学教授密不可分。未来的方向,冯孝文有自己的主见。——编者语

    张西: 父母对你有期待吗?

    冯孝文: 他们希望我平平稳稳的,不要离父母太远就好。对我,他们想得不多。

    张西: 妈妈在大学教书吗?

    冯孝文: 教过化学,后来做了多年的行政工作。其实初中时,我对化学感兴趣,还是受妈妈影响蛮大的,我上高中时,她好像就辅导不了我啦。

    张西: 申请留学是自己完成的?

    冯孝文: 因为专业课都学过了,所以大一暑假,反正我没啥事,就把GRE先考过了。记得那时正看世界杯,我就到网上填写表格,按照排名从头填到后面,填了十几所学校,觉得有点累了,足够了,不填了,用了一个月时间,把资料准备好,寄给美国,就等结果了。

国外求学冯孝文觉得“享受”,之后的转行创业也获得了成功,将公司托管给朋友,冯孝文继续到哈佛做超导方面的研究,只因为内心喜欢科研。——编者语

    张西: 分享下在伯克利的经历?

    冯孝文: 挺享受做科研的感觉。要说与国内有什么不同,就是科研的硬件上不同吧,美国比国内的要好很多,科研环境,它的仪器、硬件这些东西,是国内比不上的。如果要读博士,那肯定是来美国读,无论效率或者档次,都比国内强,这是咱们必须要承认的。读了五年直博,导师的水平也很强。但我国内本科的老师也很厉害, 我往学术方面发展,也受本科老师影响很大。因为我读大一大二时,他就让我去了他的实验室里搞科研,他多次说,有机会要把我送到美国做科研,他对我蛮好。现在他每次来美国,我俩都会聚一聚。

张西: 博士毕业后,你去搞科研了吗?

    冯孝文: 当时没有。我在伯克利的时候,我跟两个同龄的合伙人开了一家贸易公司,跟化学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做得还很成功,在整个北美,在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欧洲、香港,我们都有分公司,一年的营业额也早就过十亿了。这个公司能满足我可以心无旁鹜地做科研。

    张西: 做科研是终极目标?

    冯孝文: 对。那两个合伙人在替我打理公司。博士毕业之后,我选择继续来哈佛做博士后。

    张西: 对于公司,说放手就放手了?

    冯孝文: 也曾纠结是否全职经营公司?最后还是决定接着做科研,因为我喜欢!目前,我主要做跟超导相关的研究,之前是做能源的。

    张西: 具体说?

冯孝文: 在伯克利时,我主要做与能源相关的科研,包括碳排放、减排,包括一些能源、新能源方向。现在哈佛这个导师,他也是做能源的,他还是2009年《时代》杂志上排名影响世界的一百人之一,他在新能源领域里是领军人物。

高温超导领域里有一个理论,据说是能解释所有高温超导的理论。但这个理论一直没被证明。所以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用我们的材料,去验证高温超导的理论,然后去寻找一些新的超导体。

张西: 不懂。

    冯孝文: 我们现在做的这个方向,国内也有很多在做。但主要还集中在美国,因为毕竟还是实验设施、器材,以及氛围上,美国比国内还是要领先一些。现在它是一个非常热门和重要的研究方向。

    尽管目前沉浸在科研中,冯孝文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未完全规划成熟。——编者语

    张西: 一心一意做科研?

    冯孝文: 因为未来的发展就是几条路:从政、从商、从学术,我其实没有想好怎么发展。我们公司多数国内的事情都是交给我来打理,我到底要不要走学术这条路呢?我要走学术这条路蛮轻松的,无论伯克利的导师,或者是哈佛的导师,都支持我走学术这条路。我的博士同学们,大都在美国拿到教职当教授了,我也想过当一个教授。

    我现在的状态就是每天做科研,蛮享受的。也许今年下半年,会开始考虑未来的安排,真的要给自己做个决定了,现在还没到那么紧迫的时候。目前还是比较迷茫和纠结。

学生会的工作是冯孝文大学阶段的重要经历,但出国后他选择不再从事学生工作。——编者语

    张西: 你是否热衷参加一些社团活动?

    冯孝文: 我一直不太喜欢钻到一个事里。北大读本科时我比较闲,所以在北大做了两年化学系的学生会主席,在北大学生会也做过一年副主席。所以,本科四年,我的时间分成两半,一半在学生会,一半在实验室去做科研。

    张西: 参与社团工作对你有什么影响?

    冯孝文: 我变得喜欢跟人打交道了。在北大那种环境下,在学生会里各个专业背景的人都有,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知识。北大学生会是很有效率的一个团队,在学校举办的很多活动中都起到影响和作用,特别能培养一个人的组织领导能力。对我人生来说,那段时间是一个宝贵经历。

    张西: 在伯克利和哈佛也参与类似活动吗?

    冯孝文: 没有。如果想从政,当年北大毕业时,是有很多途径的。既然没有选择那条路,而是选择出来读博士,与本科生很不同,就应该专心做学术,不给自己添麻烦。所以,我特意规避进入那个圈子,反倒是安心学习了。

    张西: 你喜欢汽车?

    冯孝文: 从小特别喜欢汽车。博士毕业时刚好有一个机会,我跟合伙人就开了汽车公司,开始创业。

    张西: 蛮有意思。

冯孝文与作者合影

对于出国与否,冯孝文认为最重要是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编者语

    张西: 对于正在准备出国的学弟学妹们你有什么建议?

    冯孝文: 我很幸运!其实大一、大二我比较傻的时候,没想过为什么要出国,只觉得师兄师姐们出国了,我就要出国。

    对于出国读本科好不好,我没有发言权。但如果想出来读一个更高的学位,比如读一个博士,最少要花五年时间,这是人生中最好的一段时间,要不要用这段时间来干这件留学的事情,那就想好自己到底需不需要。我也看过好多北大的同学,仅仅是想读个学位,然后找个好工作。可能他们根本没想明白,到底自己喜不喜欢,万一不喜欢的话岂不痛苦?其实一个人读书是很无聊的事。背井离乡,离父母这么远的来读个学位,毕业后发现没什么用,找不到工作,就又去学另一个专业。比如有的人先是读物流,又读化学,最后做了金融,我觉得这种曲线救国没有什么意思,因为有的是比这个效率高的。我觉得一个人,在23岁到30岁之前这段时光最宝贵,千万要想明白,这段时间究竟应该做什么。

    张西: 对呀,就像一个18岁到28岁的女孩子,把最好的年华压到出国留学这件事上,机会成本很高呀。

    冯孝文: 对。所以是不是都要出国留学生还是想明白再行动吧。如果自己喜欢,至少知道为什么出国,为什么要上名校,那么肯定是好的。如果仅仅是随波逐流,觉得周围的人都出国,我就要出国,那样的话,不妨再想想其他的路。我有些同学,既没留在北大读研,也没有出国的,而是改行做了其他行业,因为他不喜欢化学,我觉得他们发展的也蛮好的。最惨的是,你读博士读到一半了才说不喜欢,然后又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耽误的事情挺大的。正如小时候我弹钢琴,那纯属我妈妈觉得我应该学,所以就真的很反感。学了六年多,现在我一点都不会弹了,因为自己真的不喜欢。当时到了见钢琴就讨厌的程度,真不如不学了。这个事情,对我后来的影响也蛮大的。所以,喜欢了就做,不喜欢还要想清楚一点,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越回头看越觉得这个道理是蛮对的。

访谈: 张西

受访: 冯孝文

编辑: 李姝莛

网站编辑: 赵萍萍

注: 为飨读者,张西工作室每周一晚6点,将推出《张西对话海外留学生》访谈文章!百位受访者谈及学习、生活及感悟。他们的年龄在00后、90后、80后、70后,访谈中也会涉及一些热点问题:父母培养方式影响;如何被美国顶尖大学录取,在美国如何缓解压力,以及留学期间的工作机会及商业机会等等。海外留学生在美国究竟是什么状况?敬请关注。

5062 reads
万家网黄页,以信任为基础的商圈
以波士顿为中心,辐射全美,提供最新华人商家信息,服务全球华人
微信、微博、facebook, twitter最新的社交媒体信息推送,日均过万阅读量
百家商户注册,跟踪华人最新创业咨讯,了解第一手最好玩最有趣的商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