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观感

Author: Nana

 wanjiaweb Boston

前几天与两位北京姑娘见面,大家很自然地回忆起小时候的种种,比如住过的胡同,游过泳的什刹海。满街的国槐,风一吹,白色的花便簌簌落下,抓一把洗洗吃,有清甜的滋味。。想起这些,眼睛都湿了,激动不已。过去的时光被岁月淘洗得很彻底,剩下些零碎的片断,都像槐花一样好。 我生於北京长於北京,离开北京很多年,在想象中回到这座城市,无论理论与实践,都觉得它好似再见初恋情人。上月到首都机场的时候,我还是这样想的。 当我推着行李走在T3国际到达的大门外,走在斑马线上的时候,雾霾中的阳光依然刺眼,我的心安定下来,这就是北京了。 郭路生在诗里说,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尖锐的汽笛长鸣。 这时候,有一辆出租车,长按喇叭,对我飞速冲过来,在我面前踩下尖锐的刹车。 我非常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我做错了什么,可以让他这样对人行道上的我喇叭长鸣?他怎么可以?他凭什么?这样的问题现在看起来真是非常愚蠢。但当时我确实呆在路中央,想着他是不是疯了,要对我撞上去。 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觉得应该和这个司机吵一架,但当时我已被出租车司机的凛凛威风镇住,他在车里显得那么强大,那么理直气壮。做为一个行人,实在太渺小。我想不出该怎么做,惊讶地停了一下,就走了。 每次回国的前面几天,都会因为这些事纠结。在麦当劳肯德基点餐,排后面的人会因为我和正在点餐的人之间有一人的距离而一直推我,或者干脆就插队到我的前面去。路上迎面过来的人,会“哗——”一口痰吐在我的前面。马路上的司机,会摇下车窗,丢烟盒和矿泉水瓶出去。 后来到我自己开车上路,发现如果不把美国驾车模式调整成北京模式,简直就是找不痛快。 前面人行道有人过马路,在美国无论如何都要停下来让的。在北京,如果我也停下来,过马路的人反而不知道该不该走了。大家更习惯于各走各的,他们以计算过的行走速度与我进行相对运动。 如果我要在车流中换线,仅仅打转向灯是不会有人让我进去的,硬挤就要看各自的本事,客气是行不通的。第一次下班高峰时间回家,车在路上一动不动,加速度不够,很难换线。我需要转到最右线,足足和右车并排走了一公里,还没有进去呢,我每次一等,后面就按喇叭,只好继续走。到家门口还是进不去,再走就错过了家门。我只好下车,对右边车的司机说,“大哥,我住这个小区,您让我进去一下好吗,我不是要加塞儿排你前头的。”那位大哥才仁慈地放行。 如果仅仅是在车流中前进,也是有问题的,被毫不客气地别一下,简直是家常便饭。画外音就是:“别你怎么了?有本事撞我呀,你这个卢瑟。”大家喜欢在车流里钻来钻去,也不知道急急忙忙地赶着去做什么。 还有,就是毫无节制,毫无道理,毫无顾忌地按喇叭,无论是环路还是居民区,深夜还是清晨。我在美国开惯了车,可能一年都不会按一次喇叭,如果按,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而在北京,我想破头也想不出,那些此起彼伏的喇叭声,到底是因为什么。 前几天在弯弯曲曲的山里走夜路,对面过来的车,无一例外地在深夜开着远光,晃得我什么都看不清,几次都不得不停下来。我该怎么办,远光照回去吗?何必呢。 可对面的人说不定还会在心里嘲笑我,这个xx,远光都不敢开。 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离对方车近了,推成低光会很麻烦吗?举手之劳而已。给人家方便难道自己不会觉得快乐吗?很多国外的驾车人,在晚上等红灯,头车还会把大灯暂时关掉,难道他们都是神经病吗? 都是开车人,难道不知道远光会让对面的人不舒服吗?会因为看不到而造成事故,从而也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吗?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美国人很多时候过于礼貌,过于虚伪,但有一句话是说得不错的。 Treat people the way you want to be treated. 以你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觉得周围的朋友都很好,大家都是社会精英,对朋友好对家人好,克己复礼,完美得无懈可击。但为什么由这些人凑起来的北京,很多事就不一样了呢。这些陌生人,这些司机,你们每一个人,不都是我朋友的一部分吗? 开车只是现如今的一个例子,很多事都是这样。我已经不记得多年前离开北京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想象和记忆中都是好的。 而如今,我对北京有这么多的不满,只是因为我看到了这个世界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存在更好的可能性。再来对比北京,就像被惯坏的小孩一样,有很多抱怨。其实,北京的好,我都没有说呢。因为我在其中,爱之深,责之切嘛。 所以,北京的司机师傅们,请原谅我的批评。 地图炮也请收起来吧,我就是北京人。 那天见到的女孩说,为什么小时候我觉得家里的胡同这么宽,而现在再回去看,我家的胡同这么窄呢? 姑娘,那是因为,你长高了,你和世界的比例,就变了。 
Author: Apple Ping

我一直记着小三峡绝壁上的悬棺和古栈道遗迹。蜀道难,曾难于上青天!

今日,不需鲲鹏展翅,飞翔,即可以到达任何地方。双流机场离市区好近,因此半夜到达,也还像火车站一样繁忙?好在不大,我们旋即搭上的士,一头扎进这个高原之下群山相围的成都平原。地势、地理、自古的传说和历年来的变迁,都证明这是一块宝地。地质解释说因为属于不同的板块,所以汶川那么大的地震,100多公里外的成都市区也几无破坏。在成都看不到一点震后的迹象。她像每一个内地城市一样,令你一早醒来有不知身在何方的感觉。没有四处招摇的成都小吃,空气里倒常飘过来火锅的香浓;没有吐火的变脸,在宽窄巷见有一家庭院深深的高价表演,没有看。

为了寻找想象中的昔日成都,一大早我们去了锦里,一个新建的仿古的店、面、楼、台集聚地,加上据说已经快要失传的民间技艺表演。进去不久就看到一个吹糖人的女子,字面介绍上说这技艺传男不传女。我问那你怎么会呢?她絮叨:“传给我,他就可以在家睡懒觉了。”——原来她替夫而来。哈哈,从来女子都如男啊。我们让她捏个小猪。她取糖、提棒、吹气,一下子就活灵活现个小猪,30元。我们继续往前。所谓的玉器、木器、金银器的纪念品们,同于任何地方的旅游品,但是布鞋布衣、竹制的桌椅等等,让我想起这一带人的辛劳和坚韧;多年前在重庆码头,那些抢着帮你挑行李的挑夫和小三峡河道里拉船的船夫们,殷勤的面容、艰难的背影,如一幅幅油画浓墨重彩定格在记忆中。

成都小吃!在锦里,终于见到一溜小吃店。糯米糕、糍粑耙、担担面、肥肠粉、卤鸡肫,等等等等酸甜辛辣,我们在第一个店面就差不多吃饱了。不便宜但很规范,不定很正宗但很有说法和讲究。后来成都人说,不要去旅游宣传告诉你的地点吃。他们分别推荐了老码头火锅店、巷子头小区口的四川炒菜馆,好吃啊,连我这个不食辣的人也觉得成都的辣不辣,因为有我钟爱的花椒麻散了辣。同事的镜头对着菜猛拍,似乎不仅此时要可餐秀色,还要带回去秀色可餐。哈哈!

我们六个第一次到成都的人同行,离开之前,还想再看看特色街。宽窄巷,据说是清朝时的兵营建制而来。如今,是成都一大旅游胜地。这里,造的痕迹很浓,中式民居,但里面却有很多咖啡店,如丽江古镇和阳朔西街一样,将西式文明点缀并渲染其中,使洋气变得本土、传统变得开怀。宽窄巷300多户中,每一户都有一个故事。而将每一户都画出来的是在广场大树下画钢笔画的陈姓男子。他给需要的人画肖像,然后根据要求添加上宽窄巷的某个建筑,表示某某到此一游。他告诉我他曾拿过全国钢笔画第一名。我看来看去,觉得一张雨中的巷子有点意思。他说是他珍藏的,300元。我说那我拿了你就没有了。他说电脑里有。——复制品?可以打印出来?而且迅速复制无数份!我立马觉得不值这个价。可是跟他聊了半天,也不好意思说话重,只有笑笑祝他好运。

宽窄巷的商业气息,浓得化不开。每户如果关着门,你可以想象它曾经的风雨和传奇;如果它开着门,那是餐厅、咖啡屋和铺面。午后的阳光下,门里门外更热闹起来,茶香咖啡香,使食客们看上去也像一个个场景,表演并烘托着宽窄巷。有个老者正叼着奇长的烟管。与其说他是在展示那不复返的市井一角,不如说他是在兜售这烟管不同凡响。——岁月是挡不住的脚,生活是千年不落的戏,落英漫天,也要鸣锣开场。

此刻我突然像看到另一个场景:汶川地震后的一天,官方预告今夜有大震,于是全城出逃、恐慌一片。——成都,一眼望不尽的平原。逃,能向哪里?在成都的几天里,总是不自主地想到她毗邻几个山脉的断裂带,周遭飘摇,岂能安然若素?但是,她就是自古掌中宝地、人杰地灵,从古蜀文明一路走来,沿袭传承发展着,成为西部之粹,并无惧无畏,像一只浴火凤凰,随时可以涅槃重生吧……

2012-8-20

Author: Apple Ping

四川之行,最先想写的是汶川,可是怎么也写不下去。而今,当抒情完毕恋曲唱罢遐思荡尽之后,我再一次不能忘怀地忆起汶川——那个我第一眼就认为是“洗涤心灵的处所”。

也许是有意无意地想要回避,我听信蜀道之难、听信盘山道路几多艰险,坚持不坐车不路过那个汶川。但是最后的时刻,我们还是随着人群踏上了这趟经过之旅。

汶川离成都不远,成都一马平川地延展,可是出成都后,不多久,越来越多的山路艰难,倒不是路途艰险,而是视觉。原来的213国道在岷江的那一边,已被毁弃。新建的213国道平坦宽敞,沿岷江的这一边而建,没有盘山路,遇山凿洞。一条在建的映秀至汶川的高速并肩前伸,多数地段是生生地在岷江上架起一座高架高速路。这看上去似乎比213国道要稳妥些,因为它居中,不像依山而建的213国道随时有巨石或者泥石流飞下。我第一次看见路的上方,山大多被井字型的水泥构筑加固着,或者由竖起的铁丝网捞挡着碎石飞溅。令你相信这是一趟冒险之旅。因而我们在心里都祈祷不要有阴雨湿滑的天气、不要有地壳运动……哪怕是微小的晃动也会让原本松垮的山瞬间倾覆。我们去汶川的前一夜它又有一次3级左右的地震。我们回程时,导游安排我们连夜从九寨赶到茂县住宿。一路上车里特别安静,虽然累可谁也没有睡,直到看见茂县城的灯火时我们才松了一口气。其后,导游在餐桌上无所谓的一句话,激怒了我们。我们厉声斥责为何赶这么危险的夜路?省钱吗?好玩吗?刺激吗?之后的一天,我们都不再搭理她,而且决定如果她再无所谓,我们一定投诉!那天晚上住在岷江边,不能成眠,不是因为岷江的咆哮,而是莫名的担忧引发的恐怖想象。

其实,也是这个导游,她讲了一段5·12的生死劫,曾很触动了我们。那天她带的团队刚过汶川到了茂县吃午饭。突然,地动山摇,山崩地裂!之后,她带着那几十个人,一路爬山涉水,历尽艰险,7天后才回到成都;但是她的好友以及同事带的团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哪个地段被埋了被甩了被淹了。至今不见尸骨。现在,所有的旅游车都装有GPS以监测每辆车的动态。已经弃毁的213原址,偶尔看见一些路基,路基上遗剩的村居、墓碑甚至半个轿车的车头,触目惊心!似乎老天爷有意要考验一下我们,来去程都遇到了路基被洪水和泥石流损毁,抢修时我们只有下车等候。这个时候,我得以环顾毁损松垮的群山,给亲爱的孩子打电话,不是报平安,是说感慨!知道我现在哪儿吗?记得汶川吗?——这是一个洗涤心灵的地方。世间的争斗、浮华,面对死亡,不,应该是面对消亡,它会比面对纯美,更令人兴起洗心革面之心,抛却过往,祈求重生!

   在大自然的神力面前,生或者死,已不是一个问题,没有选择,容不得忧虑。在一个政府援建的农家小院里买他们自种的水果时,一个像从外面回来的青年说,爷爷奶奶原来住在山上,地震时没了,现在也常常震,可是不怕,真要大震,怕有何用呢?当年,为了处理很多来不及确认的逝者,集体埋葬在了“万人坑”。如今,崭新的汶川城已经看不到悲伤。由广东援建的映秀,现代甚至带着洋气,导游说不似当年那个映山映水的秀美小镇。映秀至成都的高速似乎在钻了几个很长很漂亮的隧道(我记得4000多米)后,就结束了。一路上,我们还看到很多新建的小院都插有国旗。是的,这里是一个奇迹,还有了一些意识,比如在地震遗址上树立碑牌。那沉重的黑体字,是沉默的悲哀和痛苦,也是鲜活的警醒和反思。

这条生命线,也是我经过的最惊险的路途。此后,每当我听到川西阴雨湿滑,眼前浮现的即是群山沧桑岷江怒吼,心生挂念,而不向往……

2012-9-4 于海口

Author: Apple Ping

再见是为了别离,别离是为了再见?掐指一算,我居然6年未与京城相见!思念瞬间如满地残花聚拢成堆,也不再记恨那一年冬天吹得后脑勺生疼生疼的京城寒风。

在南方呆久了,对绿意已经不以为然,可是京城的杨柳,咋一看让我心惊,再一看让我心喜!嫩绿、粉绿,在京城春日的蓝天白云下无限自由地招摇着。对扑面而来的柳絮,好像初识,我怎么就没有曾经的回忆呢……16岁那年华东师大夏雨诗社的第一次赛诗会:新绿。一个秀美的女生一美冲天,毕业时她已成为上海著名女诗人。她的名字也像春天:芳,徐芳,慢慢地芬芳,香溢四海。可转眼,芳在何处?

春又在何处?听说京城的少年、少女们在放春假。海云和大大的儿子乐成,作为人民大学的一个班长,颇有乃父当年的风范,要带领4个女生赴峨眉山春游。海云夫妇热情地为我安排了一次大学同学相见的午宴,散场时还给每个赴约的老同学一人一盒东北大米,贴心而周到。多年的修炼,大大真的做到心宽体胖了,爱自己又爱别人,性格很可爱。夫妇俩招待完我们,匆匆赶回去应对儿子的出游计划。傍晚时大大又给我电话,说刚把儿子送回人大,邀我看看什刹海夜景吧。不巧我正在与同学萧Angela、她俩孩子及她的洋人新婿,在一家教堂参加周末派对呢。次日一早,海云夫妇接我去了鸟巢附近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啊,美啊!一扫我关于京城砖墙灰瓦、萧瑟冷清的旧印象。在我的情调中,我喜欢开花的植物,这里视野开阔,一大片淡紫色的云英(我这样称那种花),令你想躺下去跟她同眠;一大簇淡黄色的花棒棒叫你好想把她搂在怀里;桃花们过了醉开的时节,但仅剩的花团让你想仰面长吟“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我穿上从南方带来的所有衣服抵御京城的寒意,裙子里套上牛仔裤、裙子外套上花风衣。海云最近成了古典音乐发烧友,他背着手一面走一面音乐间奏似的冷不丁停下来琢磨风景,大大背着相机、零食和冒汗脱下来的衣物。他俩行头十足,我穿着高跟鞋跟着往能够一览北京城的奥林匹克山爬上去。娇媚的太阳晃得人睁不开眼,我们很环保地歇在路边喝水。三个人共用一个水壶盖杯子,海云不说自己没病,而说“她没病”——指我。哈哈,我们从十几岁相识,30年了,此时都会意地为依然健康的彼此大笑。山顶上可以看见一条直通天安门的中轴线。这也是只有京城才有的风水啊!顶上还有领导人奥运时种下的树,据说每一棵都有名录。有人大包小包在拍婚纱照,一律年轻的脸庞,坚信一诺就是千金。

40过后,经过岁月侵袭的爱情和婚姻,还牢靠吗?萧Angela终于又嫁人。美国新婿比她年长十多岁,她和孩子都称他老爷子。我参加了他们教会的一个Party。Angela前前后后照看俩孩子,在一旁的老爷子乐呵呵地给表演钢琴四手联弹的孩子们拍照。我怕老爷子觉得被冷落,偶尔跟他没话找话说几句。Angela说只见了几次面,老爷子就求婚了,而之前跟国内男人见面,她都没敢说自己有俩孩子,否则更把人早早吓跑啦。老爷子在厦门有个做出口礼品的厂。他跟我说他呆在北京,否则他会想念Angela、Jenny和 Mathew(俩孩子)。Jenny和 Mathew姐弟俩几年的京城生活,已经没有香港口音。初长成的Jenny为这次表演,嘴唇涂得红红,不顾春寒光腿穿着裙子;Mathew换了件白衬衫,单纯可爱。表演之前他俩紧张过度,Mathew手心里直淌冷汗,Jenny恨不能表演取消。在他俩紧张而专注地四手联弹时,我心里油然涌起一股感动:陪着一双儿女成长,多好!

几天里,我忙着约见可能见面的所有旧友旧朋,同时又想看看6年里增长出来的国家大剧院、鸟巢等等。我专门赶了一次公交1路,从永安里上、木樨地下,别人告诉我过了天安门往左看就是大剧院了。天安门依然游人如织。一过大剧院,一对老外上车就往里走。售票员不知他们去哪儿,又不放心,于是不断地叨叨她只听懂了one bus。我以为这个车上懂英语的人很多,于是也不搭腔。售票员第4次又叨叨时,我说我去问问吧。老外说的我也不知是哪儿。他们拿出地图原来是要去潘家园。我一翻译,全车的北京人都叹坐错方向了,于是热心地纷纷指点应该怎么走怎么走。最后我告诉他们就近下车、穿过马路、搭反向的1路,还教会他们说汉语“潘家园”——老外们喜欢的古董市场。

北京之大,北京之美。朋友说奥运使北京至少提前发展了5年。我看到除了灰色,巧克力色以及各种颜色的建筑,漂亮时尚大气。即使走在某个建筑的角落里,你也可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秩序和恣意的闲适,所谓的洋派和国际化。北京因此吸引了这么多人。而且,似乎人人都怨北京太大太堵太不方便太花钱太折腾人,但是,谁也不离开!

在回海口的飞机上,邻座是一个做私募基金的新北京人,30岁的青年,聪明、自信、开放、豁达、成功。从此,来去海口,他都会发我一条短信。在这篇文字快结束时,他短信今晚又从贵州到海口。海口像一个后花园,北京,是一个大大的符号,象征、寓意、表演、呈现给这个世界: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你应该来北京,爱、创业、闯荡,即使做一个北漂……

     (2011-5-12.16:30 于海口)

Author: 波士顿志敏
剛剛從中國回來,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人們常描述剛從假期回來的人,“I just felt the vacation is too short", "I hope my vacation has never ended", 我的確很認同! 在這裡,想和朋友們分享一下我這次的“吃喝玩乐“的體會,還有的就是我的感動。 1. “吃” 的體會我母親是回民,我們家是回民。家住在北航,從小我就在“回民”食堂裡泡大的。那時,中午吃的最好,總會有一個好吃的葷菜,晚上只有粥,加一個素菜。---其實,那時的生活方式比現在健康多了。 記得每個星期的一個中午,有一份我最愛吃的菜叫 “熘肉片”。是用薄薄的牛肉片做的, 再用大白菜勾成芡兒,一口咬去,外鐎裡嫩,口感真好。尤其是伴在大米飯裡,好吃死了!那是我的最愛!做飯的王師傅,個子小小的,他做的飯菜真是好吃。後來上大學後,同樣在回民食堂吃飯,一模一樣的“熘肉片”菜還是每個星期一次。幾十年了,我難以忘懷。 記得1998年第一次回國探親,我迫不及待的到處“找”這個菜,每到一個餐館,就去試那裡的 “熘肉片”,但是沒有一個樣子像的,更別提味道了!我那時開始意識到,這個“熘肉片”一定是只有回民才做的出來的一個菜! 回到波士頓後,我試圖請這裡餐館的師傅做給我吃,但不是那個味道。我的好朋友說,放棄吧,你心目中的這個菜永遠不會有的。即使有,你的品味早已變了。你永遠吃不出當時那種”肚子裡沒有油水“的條件下,伴隨著你對”肉“的強烈慾望的”味道“了!我後來也放棄了。不再想它。這次在北京,有幸經同學引薦,遇到了一位師弟, 愛稱”吃喝玩樂小玩童“。和他聊天本身就是一大愉快,自然又把我的這個老”念想“又激起來了。跟他一講,他馬上說,你這道菜在回民中不叫 “熘肉片”,叫”那它蜜“!Really? 怪不得我在大街上找不到呢。 來到上海後,和家里人在一個回民餐館吃飯,我一眼就看到菜譜上的“那它蜜“!迫不及待地點來嘗一嘗! 菜一端來,我的心就涼了。哪對哪呀,不是!我想,我可能要找北京的“那它蜜“才對! 和我的親戚,精明,能幹賢惠的吳校長說起這事,她便開始有理有條地講給我聽這道菜該怎麼做。要買牛里脊肉,切成細片,先用澱粉裹一層,用溫火過一邊,放涼,再用蛋清什麼的再裹一邊,再用大火過一遍,再與白菜勾芡。Hm, 很有門的!我們說好下一次相見她一定做給我吃!
Author: 波士顿志敏
這兩年回國,大多數是中午出去和一幫人出去吃飯,晚上再和另一幫人出去吃飯。一說到“出去”,自然就是去餐館了。別人比我有條件時,像局長,院長啦,就他們買單;我比他們有條件時,退休的,下崗的,只掙工資的,就由我來買單。我也是“見機行事”。總之,去餐館吃頓飯,成為去中國“訪親探友”的一個主要方式。 我突然開始問自己,我沒出國之前,去過餐館吃飯嗎?餐館在哪?想來想去,只想到的是“小吃店”!好像偌大的北京,怎麼沒有飯店呀?居然想不起來我們全家有過那次自己一起“上飯館”吃飯的時候!!逢年過節的,一定是我爸爸去五道口買回“一車”(自行車)的好吃的,回家自己做頓豐盛的晚餐!實際上,他每個星期日都會去 五道口買回“一車”的菜來。尤其是可以憑證買回一兩斤牛羊肉來。沒有冰箱的年代,可能只能吃兩天吧。下面是我記憶中的唯一去外面吃飯的地方和時候: 五道口有一間小吃店,有買“炸糕”的,裡面是紅豆沙,可好吃了。只要去那,總要買個來吃。王府井的商場裡有一個地方專買“豆腐腦”, 我每次去就會買一碗豆腐腦和一個炸糕。在我上大學之前,在和平里的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工作,中午,常去附近的一家吃“炒餅”。它位於一座大樓的下面,她的前臉是個大窗戶,我們站在外面,邊等邊看這師傅做炒餅。後來在waltham 的北海餐廳裡,請劉師傅給我做了我想吃的炒餅,從此,它成了餐館的一道菜!辦好一切手續就要出國之前,曾和先生“一咬牙,一跺腳”,竟然走進了一家火鍋店,每人五元,吃了一頓羊肉火鍋。在一家冰淇淋店,居然坐下,一人買了一“杯飲料放上兩勺”冰淇淋和一大袋冰淇淋, 好享受啊!  最令我終生難忘的是,1980年,我還在上大學,來自加拿大的親戚在民族飯店宴請我們全家吃了有生以來第一次的大餐!我記得菜是一道一道上來的,共十道菜, 就像現在的大餐一樣,每一道菜做的都是看有看相--很精緻,味道就更別提了。一打聽,每人十元! 對我們來說是“天價”!那時北京個人的平均生活水平是每月八元!一頓飯,就吃了人家一個月的飯錢! 就連結婚,也沒有捨得去飯店吃頓飯!爸爸媽媽去買來雞鴨魚肉,自家人和兩對好朋友在一起吃得“撐撐”的,這個“婚禮”就在“笑聲”辦完了。我還是買了一件紅色的“羊毛衫”,總算給我的婚禮增加了氣氛。我們的婚禮照片就是把兩個腦袋挨在一起照的結婚證上的照片!講給女兒們聽,小女兒立刻許下願,將來她有錢時,一定給她的老爸老媽補辦一個像像樣樣的婚禮:有婚紗,有禮服, 有宴席:-)我馬上說,我沒有寶石戒指呀?她說,她全包了。哈哈,光這話就足以讓我倆高興一輩子了!其實到現在我們連“結婚紀念日”都從不過的。記得在結婚十年的那天傍晚(已在波士頓),從單位給先生打個電話,想和他一起出去吃頓飯,他說,家裡老人孩子都在,還是回家吃吧。從此,再也沒有這個念想了。 在沒有來到美國之前,(80年代),我們的觀念是”外面買的” 總是要比”自己做的“要好!誇你什麼東西做的好時,都會說“你做的比買來的還好!"沒有想到到了美國,無論什麼東西,你只要說這是自家做的”Home Made", 就會得到美國人的稱讚和珍愛。一開始,請美國人來家吃飯,是沒有錢請人家出去吃。我們自己的第一頓的“Pizza Hut",是一位台灣同學請的。去逛大Mall, 幾乎是連3明治都捨不得買的,飲料更別提了,更別提去餐館吃飯了。去麥當勞吃飯是一種奢侈,只要到外面旅遊時,才能有這種享受。我們發現請美國人到你家來做客,做上一桌哪怕就是“雞腿”, “雞蛋”,“大白菜”,粉條“,牛肉餡”,這些最廉價的原料做成的飯菜,他們的Appreciation (感謝)遠遠勝過你請他們到中國餐館了吃一頓。 98年後,經濟條件好起來,更主要的是”腦袋終於開竅了“,不再像過去那樣”節省“了,”想開了“!每個星期必到餐館報到至少一次。把去外面吃飯當成一種生活的享受。這幾年觀念又變了,追求健康了,不要去外面吃飯了,自己買活魚,新鮮的食品自己燒著吃!最喜歡去朋友家的Party, 每家帶個菜,即好吃又健康。 現在國內的觀念也改變了。去年回國時,餐館點菜時,他們還是要點好多“葷菜”; 今年就不同了。我希望吃素菜,大家都贊同。我們同學聚會時,在我的強烈“要求”下,我的同學,終於打開了家門歡迎我們大家!在家裡聚會有很溫馨的環境,美好的回憶把我們帶回30年前。。。同樣,我住在北京,上海的親戚朋友家,都享受到了“粥”, 小菜,和非常新鮮的時新蔬菜! 國內的餐館太多了,種類多,數目更多。幾乎每個餐館人都是滿的。我在想,是不是只要在國內開餐館,就一定能賺錢呀!畢竟要出去吃飯的人太多了!98年回國時,每走進一個餐館,菜譜幾乎是一樣的! 現在可不同了,每家有每家的特色菜。我的同學在北航的招待所餐館請我,吃到了 炒“菊花"(?),從來沒有吃過!  
Author: 一丁

中国人,谁不知道江南呢?但凡学过一点中国古典文学的人,谁不知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及其所概括的那个锦绣江南呢?

大概是从南北朝开始,江南就一直是中国最富庶繁华的地区,是中国最丰饶的鱼米之乡。天下财赋,大半出于江南。除了“锦绣中华”这个特定词组,中国各地区中,似乎只有江南才配得上“锦绣”二字。

江南文化代表了中国精致文化的极致。在中国人心目中,江南实在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江南的园林,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曲径通幽,风景如画;江南的女子,秀丽温婉,婀娜多姿,美艳如仙,柔情似水;江南的才子,或下笔千言,倚马可待,或龙飞凤舞,佳作立成;江南的食物,制作考究,精致可口;江南的餐具茶具,小巧玲珑,精美雅致,赏心悦目;江南的评弹,由锦心绣口的江南女子唱得清脆甘甜,珠圆玉润;江南的越剧,唱腔柔婉,九曲回肠,适合抒发似水柔情,往往使女士们柔肠寸断。 江南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倥濛雨亦奇”的西子湖,有云缠雾绕, 冠绝天下的黄山奇峰,有烟波浩淼,白帆点点的明珠太湖,有味道醇厚,清香悠远的杭州龙井。  江南还有绿树掩映,青砖白墙青瓦的村落,有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 油菜花和碧绿的稻田,更有那如丝如带,纵横交错的沟渠河汊。 江南产生过那么 多下笔生花的的文人才士,和那么多闭月羞花的知名美女,留下了那么多千古流传,令后人叹息不已的爱情故事, 以及那么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词章。连江南人的说 话,都是那么柔软动听,以致于有句笑话说,连江南人吵架,北方人听起来都象 是在谈情说爱。

江南是如此美妙,使无数文人雅士为之折腰。古人描述江南的名句数不胜数,如: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絮, 群莺乱飞;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等等。大概最有名,最简练的几个字,要数脱胎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杏花春雨江南”了。这些诗词歌赋,更增加了江南的魅力,可谓锦上添花。

江南是如此地富有魅力,江南文化是如此地讲究品味,以至于在中国人心目中,但凡是雅致,精巧,考究,温柔,才子佳人,大都是同江南联系在一起。唐伯虎点秋香,无论是否实有其事,背景一定是在江南;那篇如情似梦,以孤篇而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尽管通篇未提所描述的地点,但那美丽的题目已经暗示,那一定是江南的春江水,江南的花月夜;袅娜风流的林妹妹自然是江南女子;而无论红学专家们如何考证大观园的原型,在人们的想象里,红楼梦里那些个凄惋的爱情故事应该发生在江南;就连发生在山西的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也常被人误以为发生在江南。 看看崔莺莺写的诗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就明白,这样的误会不难理解,因为这样的情愫,放在江南,真是再合适不过;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我只看过电影,不知源于何处,但总感觉,七仙女之所以愿意下凡到人间生活,不仅是爱上了董永,更是因为爱上了那一方水土。那一方水土自然应该是在江南, 在一个类似周 庄的地方。

江南这两个字的优美意象及丰富内容,又岂是“South of the Yantze River" 所能涵盖?

我虽然没有生长在江南,但也不知是从哪年起,就开始对江南心向往之,希望能亲身领略江南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钱塘怒潮,苏堤春晓,可惜至今未能如愿。虽然后来也曾到过苏州,无锡,宜兴等地,得以略窥江南文化之门户,但总觉得浮光略影地看,不能尽江南文化之精华,不能深刻体会江南文化之神韵。我的愿望是,退休之后,在江南寻找一个山清水秀,远离尘嚣,不曾被都市或工业污染的古老的小村镇,安安静静地生活几年,其间可以细细品味江南的生活,江南的文化,并可以到周边地区广为游览。可以 吃一吃农家饭,干一干农家活,尝一尝农家乐,甚至还可以 辅导几个农家子弟,交一些农家朋友。不敢奢望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但能做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也算是不负此生。如果感觉不错,也不妨终老于斯。

但不知哪年哪月才可以圆我畅游江南的美梦?

虽然总是在梦想畅游江南,但心里也在隐隐约约地担心:江南,还是我心中憧憬的锦绣江南吗?那里的水可还是清澈见底,“江作青罗带”?那里的山可还是一片翠绿, “山为碧玉簪”?那里的百姓可还是“衣冠简朴古风存”?那里的村落可还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那里星罗棋布的古镇,古城,以及它们那些悠远古老的石板街可还是保存完好?可还是能展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可还是仍旧古意盎然?那里的生活节奏可还是“岩上无心云相逐”,舒缓而又悠长?那里的女孩子可还是“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微红学醉妆”,清纯水灵,娇羞可人?

人们旅游,常能看到令人喜出望外之景致,盖风景人情确有不可言传之处;但也有不少地方,使得游客兴味索然,把心中原有的美好想象破坏殆尽;兴味索然之后,是深深的遗憾。遗憾的是倘若早知如此,倒还不如不来。如果不来, 则心中还保有一块圣土,一段圣洁的情思,一个美好的憧憬,  一个  优美的意象。古人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之于江南,也有这种情结,虽然我的故乡不在江南。

江南,让我梦牵魂绕的诗意江南,锦绣江南,翡翠江南,清丽江南,典雅江南,等我圆梦之时,你不会让我失望吧?

                                    (完)

作者后记:江南美景遭到污染甚至明目张胆破坏的事,时有所闻,闻之而不免怅恨。临风怀想,抚今追昔,感愤之余,因作此文,以志怀旧之情, 兼抒不平之气。

Author: 一丁

站在西湖西岸的一处古典园林--郭庄的后花园,我有生第一眼看到憧憬已久的西湖。

其时正是初冬,无风,天空淡蓝,阳光难得的明媚,虽然热度不够,但已经足以勾起人的好兴致。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所在。眼前一湖碧水,水上微波荡漾,初升的太阳给水面间或铺上一道光影,波光粼粼。一些诗意的带棚小船在水面上象梦一般漂移,听不到一丝水声。梢公的身影立在小船上,衬在阳光里,象处在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里。水边近岸处有一大片芰荷,败叶残杆下时有游鱼穿梭。如果是夏天,此处当会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观了。对岸是贯穿西湖南北,把西湖一分为二的苏堤。

远远看去,苏堤真是美不胜收。堤上绿树掩映,杨柳婆娑,晨雾朦胧,中间有几处漂亮的小拱桥连通。但同普通的堤坝不同,苏堤两边临湖,两边都是风华绝代的美景。同时,苏堤上只准步行。我想,在苏堤漫步,看两湖烟雨,当成为人生第四大快事。杭州的恋人真是有幸,可以在苏堤这样的人间仙境诉相思之情,结白首之约,留下美好回忆。

西湖南岸立有一座宝塔,重檐翘角,造型秀雅,在波光云影中,在远山映衬下,显得秀丽挺拔。有游人告诉我,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雷锋塔。

西湖北岸有一座小山,山上山下均有亭台楼阁,有游人告诉我,那就是孤山,闻名全国的楼外楼餐厅,就在孤山脚下。

从郭庄的后花园,视线越过苏堤向东看,隐约还可见一些高楼大厦。看起来这些高楼大厦离西湖似乎还有一段距离。我心中默念,千万不要占据湖岸。

然后我们从郭庄出来,沿着湖西岸的林间小路向北走。湖边有大面积的松树林,松树棵棵挺拔高峻,直冲云天。阳光时而透过林丛,在地上洒下一点零落的光。林间的空气无比清新。不到此地,不敢相信在一个大都市旁边有如此幽静的去处。

我们一路走到西湖东北岸的白堤(白堤同苏堤不同,在于白堤只是把西湖隔出一个小角,故几乎等同于湖岸),一路尽情眺望,见西南方向层峦叠嶂,寒山苍翠,林壑幽深,我们曾经走过的湖西岸,也是一片翠绿,有翘角挑檐点缀其中,有轩亭翘然翼然其上。而东岸和北岸虽然紧靠闹市,但湖岸和闹市之间仍然有很宽的绿化带,有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记得我们 途经造型极其优美的断桥,一路上看到的建筑均重檐飞角,青砖白墙,古朴雅致,间或有一个漂亮的小亭子飘然于水滨,一座妩媚的汉白玉小拱桥让眼前一亮,加上从每个角度看西湖,都有不同的感觉,真是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待到走到西湖东南岸的柳浪闻莺公园,在一片林海花丛中真的听到无以数计的鸟啼,才相信柳浪闻莺的美名确不虚言。坐在湖边的木椅上,听小鸟清啼,闻阵阵花香,看烟水迷茫,真使人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西湖真是一个醉人心脾的湖,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再离开的湖。而且,这还是初冬天气。倘若是春和景明,繁花照眼,或者是桂子飘香,莲花绽放,天知道该有多么美! 倘若机缘凑巧,赶在红树秋风之时来游湖,也许会适逢采莲盆摇曳于碧波之上,莲叶之间,得以看到采莲少女伸素手纤纤,采莲蓬朵朵,唱小曲依依, 只怕是要醉死在此了。

世间名湖也很多,为什么西湖让人感觉到一种出类拔萃,不可企及的美?

在我看来,湖中碧水盈盈,水面很高,几与堤岸一平,几乎伸手可及,可算是西湖之与众不同之处。水深与否,倒不那么重要。 我所游览过的其它的湖,水面似乎均比西湖水面低,不象西湖水的充盈饱满,撩人心魄。

湖岸旁边相当深厚,深广的松树林,竹林,花草,点缀在花草林木中的古色古香的各种建筑群,古塔及其它古迹,位置恰到好处的亭台楼阁,象彩虹一样造型优美的的汉白玉石拱桥,加上那如情似梦,象碧玉簪一样伸入湖中的苏堤,是西湖之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湖周围的古典园林,也同西湖相映生辉。即如上文提到的郭庄,精致古雅,美不胜收。里边的假山,曲廊,池塘,照壁,明厅,花窗,月门,亭台,翠竹,绿树,楼阁,无不曲尽其妙,被精心地安置在它们应该在的位置。其整体布局清通疏朗,阳光充足,既典雅又温馨,乃居家之胜境。更难得的是,该住宅的后院,正在西湖岸边,可眺望满湖烟水。西湖因郭庄之类的园林而增色,而这些园林又因西湖而超凡。

湖西南的苍翠群山,层层林壑,同西湖互为依托,又更加衬托了西湖的美。

西湖不是一个孤立的湖,而是同周围美丽的大环境融为一体的湖,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湖,是天然景致和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水乳交融的湖。

更何况,在湖边漫步的佳丽如云。她们清丽脱俗,衣着时尚,姹紫嫣红,更是给西湖增加了无穷的魅力。

西湖之美,还在于它是一个平民的湖,不象国内某些景区之高不可攀。西湖湖区对公众开放,不收一分钱门票,而且东北岸比邻闹市,交通方便。劳作之余,上至富豪显贵,下至平民百姓,人人可来湖边小憩,在湖光山色中得到抚慰和休息。在滚滚红尘中,在不及西湖之万一的国内非常普通的景点动辄数百元门票,而且层层剥皮,步步收费的大氛围中,西湖更显得既高贵典雅,又清纯脱俗,既可亲又可敬! 须知,凭西湖的万千风韵,是完全有机会被达官显贵夺为己用的。

比如,我们印第安纳波利斯仅有的一个大水库,周围全是富人住宅,阔人俱乐部,平民大众不得问津。水库规划之时,应该是有可能被开放成一个可以为公众共同享用的环湖公园的。倘若此间政府要员到西湖看一看,不知心中会惭愧否?

西湖,已经超过了我最好的想象。历代文人所写的歌咏西湖的诗文,远远不能呈现西湖夺人心魄的惊世之美。西湖真是无愧于中国第一名湖之美称。西湖之美,实在是笔墨难以形容。我也就此打住,不再徒劳了。

当然,白壁也常有微暇。湖畔有几处墓葬,紧靠湖滨,多少有点煞风景。我感觉,无论是才子佳人,还是英雄豪杰,他们的墓园,如果非要在西湖周围落脚,至少不应该离湖滨太近。比如,紧靠湖滨的武松墓,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须知,即使是万民崇仰的岳王庙,离湖岸也有相当一段距离。

另外一个遗憾是,目前要想环行西湖一周,有些地方还不通。比如西湖国宾馆,占据了湖西南岸一大块面积。游人到此,目前只好或绕远,或原路返回。

以上两点如果能得以改进,则西湖就尽善尽美了。

打油一首记西湖周边印象,敝帚自珍,希能见谅于方家:

风光岂止在一湖,湖外风光皆画图。古木参天遮曲径, 翠竹滴露迎面扑。西南林壑层层秀,东北楼台热热呼。更有佳人如彩练,烘托西子最明珠。

不到西湖,枉活一世。读者诸君到西湖一游,方知我言之不虚。

Author: Apple Ping

在科大,我看到了MIT的影子。那春天的绿,原来草坪是可以踩的呵;那没几人知道它名字的二里河,像Charls河一样静好,却不像Charls河那样炫目世人皆知。沿河,在无晖的傍晚里走动,虫鸣鸟叫的安谧中我看见依稀的身影,楼宇灯光点点,还有偶见的几对小儿女勾肩搭背,有点拘谨的模样似乎说青春是一场挥霍不起的盛筵,手手相牵不如心手相连。我爱二里河的详和,俨如科大偏于喧闹中国的一隅,不言语,却桃李年年芬芳。

科大被合肥拥抱着,科大的孩子被合肥人宠爱着。在宾馆在超市在院所在任何一个地方,一听说“科大的”,众人爱意顿生,连一旁的我也立马要发光。我听见,“科大的”还成为减肥奋进的初中女孩之激励语言。

西校区周围有许多做网上外卖的店家,说百分之八十是做科大孩子的生意。校园内遇到送餐员,擎天温和耐心地指路,盯着人家背影还在说左拐右拐,或者嘘一声反正他找得到。他不惧人前人后地牵着妈妈我的手,带我看教学楼实验室小超市理发店所有餐厅,还有也西湖。他说数据图像课很有趣,我可以听。于是我关掉网络和手机,在后排,听女老师讲月亮为什么跟着母亲走跟着女儿走跟着所有人走,那是因为距离没有变。

擎天忙早忙晚也尽量跟我在一起,但是他提出不要什么都听我的。我突然醒悟,相伴的日子里甚至一颗螺丝钉都得我自己买,我习惯了作决定而不自知。我们说好,以后任何事情说出来,谁对听谁的。儿子,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寒假在家那天,我唱“2002年的雪”唱得手舞足蹈;擎天说:“吆,还跳舞呢”。这次重逢,我乐得在床上直蹬腿不累不累开心开心。最好的相处是面对你时,喜怒哀乐永远都是50岁的小姑娘情怀,吵得大哭却转身相忘,是谓挚爱亲情!瞧,弱冠之年的你,身材适中、谦和体贴、聪明而小固执,散发着男子气概。每次返校前,他说上学焦虑症,吃不下东西,但还是大口大口地吃。他替我修修补补,细心地里外对调了几扇窗户以免大风雨浸进屋里;拧好我衣柜松垮或紧缩的每一个螺丝。我夸他能干。他打开窗看出去,说很小很小的时候就说过,长大帮妈妈挂窗帘……再见他,是每一个4个多月之后。有时想如果他含着金钥匙长大,是不是我们就不必分离?可是人生,不就是一场场的离别和重逢吗!我们独立的生命,分分合合中,才遇得到另外的各自的精彩。

读书的地方就该有水相伴。在上海那所开明的学府,丽娃河岁岁年年,跟所有逝去的青春和爱情一起闪烁明亮。科大西区二里河,还有也西湖。也是西湖。这名字,一扫我对科大的校歌雕塑建筑等缺少人文的印象!也西湖的春花夏草秋阳冬雪,擎天在同个角度拍了四张照片。我最喜欢他在湖边仰面阳光灿烂的笑容。我和他生命的缘分中,我希望永远是助力,所以那几天,他去上课做实验自习甚至休息,我说我在也西湖等你。

等你长大成熟开花结果,就像严厉的科大那刚健挺拔的冬树,有胆量枯也有勇气荣!你枝繁叶茂的那时候,我在树下不乘凉,看风景……

2016.6.2. 海口

Author: Apple Ping

致爱过的:爱过我的你、我爱过的你。

那年我沉迷舒婷的“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也曾深究萧红,因为她简单纯粹,我相信那是少不更事的爱情。所以毕业时我跟你说,要找一片适合自己的土壤。所以我东奔西走,以名字的寓意激励自己萍来萍往。

木棉花开。最早见它是在五指山路,两行木棉在万绿的南方格格不入地露放着,那夺目的艳丽像不曾多见的红颜。“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它从高高的树上,无惧而且不变形态地摔下来,响亮,像一次爱情的献身。

不要错过木棉花季。今年,昌化江畔木棉红。我与几个女孩子正碰上号称万人的相亲大会。堵车封路耗时间。我在突然涌起的潮热中,不忍跟她们说弹指三十年,要忍耐、坚持和再坚持!但其实,所有的等待都没有期许,哪里能:修就一定得正果呢?

寻寻觅觅,并不凄凄惨惨戚戚。开始喜欢听扮老的歌。幻想到你的城市在你瞧不见的地方看你走过去,发你一首《好久不见》,然后电话里我会说你是我的《世外桃源》。杨宗纬那每个字都咬浑的颤音,像温柔的刀死了也要爱。想象约你追他的厦门演唱会。可惜,那也是永远不能兑现的秦淮河的夜色。

原来,遗憾也可以美丽!

“妞,给爷爷让道。”——你在某个车站的拥挤中只看得见白发。当你转脸时,她们歉意地笑笑。你还归不到爷爷辈,但你慢慢习惯了被人称老,然后回家对未长成的儿子发愣:我这么大时在干哈?

你说一切都好。突然,你被安排到医院全面检查。然后被告知,幸好幸好,否则三年后身体将崩溃。不能再任性!不能在书房安置床,晨昏不在意,闲忙自己定。你开始暴走十公里。可是损了膝盖,下一个20年的约定会否成行?我们没有见面,好多年,你定义为亲情。

餐桌那头是35年的相隔。我们都以为,当年你的殷勤献给了那位女神。我这才理解你说我后知后觉。我甚至希望这是一个开心的玩笑,而不带给你那年年的忧伤。而今,我们可以开怀地笑:从北京到上海挂我那蚊帐,你唱的是哪一招?

已不在意被傻傻的暗恋摘去的时光,也不怨恨那让我独行的时光。曾经的青涩和欲言又止的彷徨,将爱恋像画一样挂在墙上,不走下来,又何妨?

此刻,木棉花即使被摔烂成泥,其生命也引得无数男女拥堵着,在乡间荒野寻觅着,朝拜一样地唱:木棉花开,爱情来了!

那些恣意生长、开放的花朵,没有成片成林地显现,看似落寞和寂寥,仅凭原始的气概和野生的力量,向天空无边际地伸展着。听说了,有人开始大面积种植。想得出,在多年后被安排被参观的慵懒中,我们会集体想念它的今天,就像一个传说。

不敢、不忍、不能、不会手撕日历一样地撕去昨天和今天。月有缺心不圆。扼腕叹息挽不回自哀自怜的往昔,那就前行!生之旅途,在任何一个拐角都有温暖的注视。我相信有彼此真好。
今日,昌化江畔,喀斯特地形造就的山昂着头,稀奇美丽;日落井田;霞光散落的黄昏,天空澄清碧蓝。这是一个舞台,木棉花是主角。“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

木棉花的爱情,在这天地之间,山水相随!

2016.3.18.
于海口​

Pages

22851 reads
Subscribe to RSS - 回国观感
万家网黄页,以信任为基础的商圈
以波士顿为中心,辐射全美,提供最新华人商家信息,服务全球华人
微信、微博、facebook, twitter最新的社交媒体信息推送,日均过万阅读量
百家商户注册,跟踪华人最新创业咨讯,了解第一手最好玩最有趣的商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