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纪行之五: 人文澳洲

Enter a comma separated list of user names.
zhaoyuan's picture
李照原

李照原, 高级软件工程师,于1988来北美。他自幼喜爱文艺,兴趣多元广泛,热爱声乐,朗诵和舞台艺术。多年来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努力为华人社区服务,积极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应邀在大陆,香港和台湾华侨的诸多庆祝活动中演唱歌曲和担任节目主持人,受到了华人和主流社会的喜爱和认可。

他多次受邀参与筹划波士顿地区的大型文艺活动,并以专业水准的中英文担任节目主持。他主持的多个大型文艺活动有《大波士顿地区第五届亚美节》,《东西互联波士顿地区春节文艺晚会》,《波士顿地区华人华侨 “百年圆梦,中秋同庆” - “庆奥运,迎中秋” 文艺晚会》等等。自2006以来,连续主持诸多亚裔社区和组织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会和周年庆典, 包括《波士顿京津同乡会》,《全美亚裔妇女会麻省分会》等等。虽然常常忙的不亦乐乎,但他依然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地努力把精彩的节目最好地奉献给观众。

为进一步提高演唱技能,他虚心请教声乐老师。同时参加过多次声乐比赛,并屡次获奖。曾于2008年第一届“怀旧金曲大赛”夺得冠军,并获一至好评。

李照原来美后加入了多个文艺团体和合唱团,担任男高音的合唱及领唱,包括黄河艺术团,东方之声合唱团, 剑桥(MIT)合唱团,大波士顿文协(GBCCA)合唱团,等。曾随东方之声合唱团参加2006年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共有90多个国家,超过350个合唱团参加了比赛,荣获混声合唱银奖和民歌铜奖。

李照原还被邀请参加过话剧和电影的拍摄。作为北美枫香戏剧社主创人员之一,出演了话剧《海外剩女》中的医学博士。 他曾于2003年主演了由杨有新博士编导的故事片 《静火》 (”Silent Fire”) 中的男主角-何志远。 该部影片反映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异国奋斗不息以及个人和家庭的感情纠葛。《静火》(108分钟)入围了2005年纽约国际电影节,并在77部入选作品中夺得 “最佳外国语故事片” 等奖项。

他积极参加华人社区的活动,如:2016.02.20 全美华裔大游行(大波士顿地区),为华人的权益呐喊,为华人后代发声。他热心参与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如:《剑桥中国文化中心夕阳红活动站》波士顿公演 (2014年,2015年,2016年), 中国城老人公寓的春节慰问演出 (2016年),等。

Author: Apple Ping
Date: 
2014-01-03

在澳洲大陆的东南部鼎立着这样一个三角:经济中心悉尼、文化中心墨尔本、政治中心堪培拉。据说当年悉尼和墨尔本都想成为首都,国家最后决定在它俩之间选址作政治中心,并用土著语取了一个名字——堪培拉。因而现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堪培拉就几近空城,人们都回悉尼或墨尔本的家里去了。

作为文化中心,ABC即澳洲广播公司就在墨尔本。它受澳洲政府支持。八十年代很影响中国的澳广中文台就在城内。现在由于政府投入锐减,节目时间少,还缺乏生气。我在他们的办公室里,除了看到一些中国字画,还遇到一个原中央电台的老播音员。而在澳广新闻中心,我却看到一派现代、繁忙的工作景象。我感慨:在这里,我竟然没看到一张亚洲人的脸!

说到脸,我眼前立刻浮现出Peter White那张犹太裔的面孔。我第一次在La Trobe大学的网站上看到满脸大胡子的他时,我竟然就确信他是犹太裔人。他对中国一知半解,却非常热情地接受来自中国媒体的访问学者。我称他Professor Peter White(教授Peter White),他让我就叫他Peter 。在我去澳洲之前,他说他知道中国人喜欢送礼,但我一定不要送超过三块钱的礼物,可以带点tea(茶)给他。当我把一斤包装隆重的家乡茶呈给他的时候,他一定要我改日去他家里作客。为我去做客,他专门买了一种印度的绿米,但我却难以下咽,因为绿豆煮开后,他就捞了出来,根本没有煮烂。我刚到学校时,安排好我的办公室,他带我去图书馆、书店、咖啡店和茶室等等他认为我应该马上熟悉的地方,然后站住问我怎么回办公室?我愣着,不能辨东西。他大笑: women are always lost.(女人总是迷路)。下午下课后,等bus时很少车很多人。Peter于是经常让我搭他的车回家。我不好意思,他总说:“I am happy to take you home”(我乐意送你回家呀)。于是我记住了那个白屋的栅栏。Peter一説:“oh, white house”,我就准备下车了,然后再走回家。Peter的妻子也是个媒体研究者,因此他们每年的假期旅行都是休闲+工作,收获颇丰;而他们的儿子却想做个世界公民,总在澳洲之外闯荡,一会儿纽约一会儿伦敦,还曾在北京的美国公司工作一年。我因此还希望Peter能来看看中国、游游海南呢。不过无论见不见,我对于Peter,是中国的Ping;Peter对于我,是又一个恩师,每有大事或者每到圣诞节的时候,我都会给他发一封Email,他也总会最及时地回复:“Ping, very happy to hear from you”(很高兴有你的音讯)。

澳洲很多文化界、新闻界的人都像Peter一样,在英美学成之后回到澳洲发展,所以人文、习俗等等都极似英美。电台、电视台经常就直接转播英美正在播出的某档节目,因而对英国的BBC或美国的Opera show(奥普拉脱口秀节目)等等内容,他们都一样地熟悉。我的感受是:澳洲与英美是亲戚,很近很亲的亲戚。记得那一年,人们一面迷恋”American Idol”(美国偶像)的选拔,一面全国狂欢般地选出Australia Idol”澳大利亚偶像” Guy Sebastian(盖伊赛巴斯蒂安)。Guy Sebastian(盖伊赛巴斯蒂安)小时候从马来西亚移民澳洲。他的亚裔背景一点也没影响他的获胜。所以,平等和包容,使澳洲比英国少了拘谨和排外、比美国少了自大和竞争,越来越多各种族的人在此生根、开花、结果。

我喜欢澳洲,她是常邀亲朋好友barbecue(烧烤野餐)的大花园,不是一个声嘶力竭的竞技场。

 

5557 reads
万家网黄页,以信任为基础的商圈
以波士顿为中心,辐射全美,提供最新华人商家信息,服务全球华人
微信、微博、facebook, twitter最新的社交媒体信息推送,日均过万阅读量
百家商户注册,跟踪华人最新创业咨讯,了解第一手最好玩最有趣的商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