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颜回--我的美国朋友Dave

Enter a comma separated list of user names.
zhaoyuan's picture
李照原

李照原, 高级软件工程师,于1988来北美。他自幼喜爱文艺,兴趣多元广泛,热爱声乐,朗诵和舞台艺术。多年来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努力为华人社区服务,积极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应邀在大陆,香港和台湾华侨的诸多庆祝活动中演唱歌曲和担任节目主持人,受到了华人和主流社会的喜爱和认可。

他多次受邀参与筹划波士顿地区的大型文艺活动,并以专业水准的中英文担任节目主持。他主持的多个大型文艺活动有《大波士顿地区第五届亚美节》,《东西互联波士顿地区春节文艺晚会》,《波士顿地区华人华侨 “百年圆梦,中秋同庆” - “庆奥运,迎中秋” 文艺晚会》等等。自2006以来,连续主持诸多亚裔社区和组织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会和周年庆典, 包括《波士顿京津同乡会》,《全美亚裔妇女会麻省分会》等等。虽然常常忙的不亦乐乎,但他依然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地努力把精彩的节目最好地奉献给观众。

为进一步提高演唱技能,他虚心请教声乐老师。同时参加过多次声乐比赛,并屡次获奖。曾于2008年第一届“怀旧金曲大赛”夺得冠军,并获一至好评。

李照原来美后加入了多个文艺团体和合唱团,担任男高音的合唱及领唱,包括黄河艺术团,东方之声合唱团, 剑桥(MIT)合唱团,大波士顿文协(GBCCA)合唱团,等。曾随东方之声合唱团参加2006年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共有90多个国家,超过350个合唱团参加了比赛,荣获混声合唱银奖和民歌铜奖。

李照原还被邀请参加过话剧和电影的拍摄。作为北美枫香戏剧社主创人员之一,出演了话剧《海外剩女》中的医学博士。 他曾于2003年主演了由杨有新博士编导的故事片 《静火》 (”Silent Fire”) 中的男主角-何志远。 该部影片反映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异国奋斗不息以及个人和家庭的感情纠葛。《静火》(108分钟)入围了2005年纽约国际电影节,并在77部入选作品中夺得 “最佳外国语故事片” 等奖项。

他积极参加华人社区的活动,如:2016.02.20 全美华裔大游行(大波士顿地区),为华人的权益呐喊,为华人后代发声。他热心参与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如:《剑桥中国文化中心夕阳红活动站》波士顿公演 (2014年,2015年,2016年), 中国城老人公寓的春节慰问演出 (2016年),等。

Author: 一丁
Date: 
2017-08-04

Dave是我在美国交的第一个美国朋友。

初次见到Dave,是暑假期间在学校出租公寓打工的时候,当时他也在打工,我们可算是工友吧。我和其他几个工友的工作是在租客搬走之后把腾出的房子打扫干净。而Dave似乎不愿意在室内工作, 因为他的工作总是打扫院子, 我猜想是他主动要求打扫院子的。不过,早晨分配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在一起等着“领导”安排。

Dave当年大约近40岁的样子,长得非常神似电视连续剧Texas Ranger中的主人公,膀大腰圆,虽然个头不高,但是肌肉发达,看起来特别粗壮结实。他的穿着也很朴实,牛仔裤,蓝工装上衣,似乎没有太多的变化, 一看就觉得他特别诚实可靠。

Dave的工作十分努力,堪称劳动模范。虽然劳动所得基本上就是个最低工资, 但是看他整天扫呀扫的,忙个不停,很少见他休息。有次同他聊起天来,才知道他也在学校里修了一门课,说起来算是个兼职学生。不过,他的形象就是一个蓝领工人的形象,无论如何,你看到他不会往知识分子,读书人上面想(这一点倒是跟我类似, 我也是个工人的形象)。

后来我的妻子带孩子来到了美国,我们也就住上了学校提供的家庭住房,正好跟Dave是邻居。

成了邻居之后,自然见面的机会就多了,有时碰到了,就会站在那里聊聊天。他经常跟我儿子一起游戏,还教我儿子骑自行车,他的妻子也从我妻子这里学会了烧一些中国菜。

记得有一次,聊到彼此的身世,Dave说,他原来也在一家学院教书,后来因为不喜欢系里的勾心斗角而辞职了。这倒是让我感到意外,说来惭愧,我对Dave的话竟然有点怀疑,因为眼前的Dave,实在不像个读书人,哪里还会想到他能在大学教书呢?

同他做了邻居之后,我注意到他的门前每天都有邮差送来一份厚厚的纽约时报,不由得感到惊讶,因为学生里订阅纽约时报的人几乎看不到,而貌似蓝领工人的Dave居然订阅这种报纸,不由得让我刮目相看。有一天我因为什么事到他家里去,看到Dave正坐在桌子旁边喝啤酒,看纽约时报。能有这样的雅兴,不是读书人也得是读书人呀,我心里感叹道。

有一天,我要交一篇比较重要的期末作业,是一篇文章,不记得是什么题材了,已经写完了,打算晚上上交,正巧碰到Dave,于是我就有一搭没一搭地问Dave,他可否看看我的文章,提提意见。虽然口头上说是因为英语非我的母语,所以请他看看,回想起来,其实多少有点想露一手给Dave看看的意思。至于他的反馈或者意见,我根本就没有指望,更不用说重视了,因为内心里觉得我的文章他恐怕很难提出什么意见。

次日我见到Dave,问他有没有看我的作业,他说已经看过了,并请我去他家里谈谈。

到了他家之后,他拿出我的作业,提了两条挺重要的意见。这两条意见都不是文字上的,而是推理和结论上面的问题,而且他说得相当有道理,其中有一条我自己也想了很久,那样处理是否合适,没想到Dave也看出来了,而且恰好印证了我的某个不自信。

这下子真是让我刮目相看了。看来他所说的从前的教书经历并非虚言,我为自己从前的猜疑感到由衷的惭愧。

后来我换专业,离开了印第安纳大学。再后来有一个经济系的中国同学范希文(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字也是“希文”, 这也许是他的名字的来源,不过,印大这位范希文未必知道他的名字的来历)在写博士论文,问我有没有什么人可以帮他看看他的博士论文,帮着润色一下,我理所当然地介绍了Dave给他。他一听,颇感惊讶,电话中我可以感觉到他的缺乏信任,因为他也住在Dave家附近,认识Dave,他对Dave的看法大概跟我以前一样,从来没有把Dave当成一个读书人来看待。不过,在我的极力推荐下,他答应去找Dave试试看。

后来我把这事给忘得干干净净,直到数年后的一天,在密西根州的休伦港的一个朋友家里又碰到了范希文。忽然想到改稿子的事,于是就问他那次的改稿感觉如何。他说:“Dave是我这辈子所碰到的最好的改稿人!水平太高了!”

范希文向来眼高于顶,目中无人(连我这种向来谦卑的人都十分讨厌他这一点), 居然如此推崇Dave,可见Dave之水平,也可见人真的是不可貌相。

让我感叹的其实不是Dave的文字功力和学术见解,而是他的甘贫乐道。他干着最辛苦的活儿,拿着最低的工资,家里穷的连汽车都买不起(他的妻子在一家托儿所工作,工资也很低),常常要骑自行车去买菜购物,却甘于“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真正进入了”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境界。不要说目前中国已经成了一个拜金社会,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 号称淡泊名利,甘于贫贱的人中国历史上不少,但是大都是身在乡野,心在朝堂, 所谓的”翩翩一只云中鹤, 飞来飞去宰相衙 “, 真像颜回和陶渊明的人又有几个呢?而我来美国才这么几天,这么不经意间就碰到了一个类似颜回或者陶渊明的人物,所以我想,这样的人在美国一定还有很多。

跟Dave失联有20多年了。不知他是否还好。是否老有所依。衷心希望他能够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

安贫乐道的人,在美国后来还碰到一个。

那是2006年,我当时在赌城生活,但是因为印第安纳州经常有客人要我帮他们买房子,所以就得飞过去。记得有天在赌城飞往印第安纳波利斯的飞机上,邻座是一个特别阳光,特别开朗,特别健谈的男子,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 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大约30出头。他的形象不由得让我对他的情况产生了好奇,就想知道这么一个幸福满足的人,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背景,从事什么工作,有着什么样的家庭。

交谈中发现,他原来是个farmer。说实在的,虽然我算是个学英文的,但是对于farmer这个词的概念理解得并不透彻,于是我问他的工作情况。他说,他虽然是个farmer,但是自己其实没有土地,靠租种别人的土地来经营。原来farmer不必拥有自己的土地,看来我此前对farmer的理解还确实不够准确。套用中国的概念,他大概可算个佃户吧。一个佃户能如此幸福,收入一定不错。考虑再三,我还是鼓起勇气问起了他的收入情况。他说,难说,看年成,有时好,有时差,说不准。我于是问,10年下来,平均每年能有多少收入呢? 他说,大概三-四万美元吧。这可真是让我大吃一惊。看他的样子,我还在猜想他一定有非常丰厚的收入,哪里想到居然也就是平均每年三四万的收入呢?

他说他的妻子是个牙医助手,有医疗保险,他的保险也挂在他妻子的名下。吃的菜是自己种的,鸡蛋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水果是园子里采摘的,粮食也是自己产的,房子是自己建的。需要花钱的地方真的不多,而妻子的收入还可以,足以维持日常开支。同邻里关系又非常好,像一家人一样,出门都不用上锁的。人生在世,有此生活足矣,夫复何求?尽管收入不高,他还是每年来赌城两次度假,而且每次来赌城,都要去看一场演出,价格虽然不菲,但是能够承担得起。

此人的介绍让我感到震撼和惭愧。他的收入也就是维持一个简单的生活而已。倘若华人的收入只是维持同样的生活,那不得愁死!纵然腰缠万贯,十万贯,百万贯,也仍然难有他那样的心境呀!

比如我的收入就比他高多了,但是我比他辛苦多了,烦心事一大堆,哪里有他那么满足和幸福呢?

由此联想到国人像我这样的多,像他那样的人是太少了。所谓的知足常乐,容膝自安, 往往都是不得已而无可奈何地说说而已,哪里又能够真正达到知足常乐,容膝自安的境界呢?

车到山前自有路, 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吧!谨以此与诸君共勉。

3678 reads
万家网黄页,以信任为基础的商圈
以波士顿为中心,辐射全美,提供最新华人商家信息,服务全球华人
微信、微博、facebook, twitter最新的社交媒体信息推送,日均过万阅读量
百家商户注册,跟踪华人最新创业咨讯,了解第一手最好玩最有趣的商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