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应有什么样的操守

Enter a comma separated list of user names.
nana's picture
Nana

"我把人生浪费在美好的事物,或者寻找美好事物的路上。"

"Everyday I did not spend in solitude was wasted."

微信公众平台: 人生不过如此

微信号: nana-boston

Author: Nana
Date: 
2016-03-04

二00一年秋天,我第一次到波士顿,在瑟瑟寒风中,路过大名鼎鼎的《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却不知道那里正在策划着一场改变美国的新闻报道。

二00二年的一月六日,报纸出街,在头版头条,教会默许神父性侵儿童多年的新闻,让美国社会一片哗然。

和美国的两大政党比起来,宗教才是统一全国的力量,上帝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总统就任时,无一例外地手按圣经宣誓。信仰罗马天主教的总统约翰肯尼迪,出生于波士顿,在此地长大成人。

在波士顿环球报的订户中,有53%的天主教徒,而报道挑战的,不是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教士,是整个天主教会的体制。以流行的话来说,媒体的姓氏,瞬间成了一个问题。

在二0一五年底上映的电影《聚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媒体人,在十几年前挑战权威的往事。

很少有如此平静繁琐的叙事,能带给我这么大的冲击。电影里日日走过的大街小巷,和平时一样奔忙的人群,他们在我的眼中是一些有温度的人,有记忆的风景,却在暗中流淌着罪恶与挣扎。

也很少有这样努力工作的一群人,能在一个存在了千年并且包裹严密的体制中,冲破层层阻力,去深挖这个系统背面的阴暗,并且取得成功。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就要说到天主教会的教士和基督教会的不同。天主教的神父是不能结婚的,他们为上帝做奉献,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主,包括牺牲自己的家庭生活,他们的婚姻。但事实上,有一半的教士都与成年人有事实的性关系。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以各种形式性骚扰儿童,男孩女孩,和女人。这个比例,根据天主教心理治疗中心的前神父三十年的研究,占教士总数的6%。

这是一个让人无法直视的数字,在一千五百名波士顿教区的教士中,应该有九十名有此类问题。受他们性侵的有数百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儿童,男孩。

电影没有直接表现那些受害的孩子,只有采访长大了心理却残破不堪的人,他们是受害人中的幸运者,但是紧张,愤怒,警惕,不安,童年的伤疤一旦被触碰,就会全线崩溃的一群人。一群虔诚地信仰上帝的孩子,在天真烂漫的年纪,却被迫被以这种方式了解性,展开今后的漫长人生。很多人选择了自杀,或者以吸毒,自残苟且活着。

聚焦(SPOTLIGHT)是Boston Globe的深度报道栏目,通常每个选题要用掉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来追踪。当新来的主编建议他们做教士性侵儿童的主题时,团队的人还不知道这个问题在美国社会有多么严重。

随着调查的开始,团队发现很多档案被法庭封存,想要启动解封程序,无异于起诉教会,这在天主教会的历史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主编去拜访波士顿大教区的红衣主教劳,被赠以《天主教会教理问答》,作为他适应这个新城市的生活指南。

团队四人去找当年的辩护律师,他们不是无可奈何,就是守口如瓶,他们承受了来自教会的压力,以及职业资格被吊销的威胁。两位关键律师的态度截然相反,一位开始强烈抵制,却一步一步放开心胸,另一位则逐步收紧,并且始终鄙视前者。

一个个地寻访受害人,如何锁定目标,找那些加害的神父。如何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迂回前进,百折不挠。情节如剥洋葱一样层层展开,对新闻采访中的每一个脉络,既典型,又完整而密集地加以表达,扣人心弦。

电影也耐心地揭示了作为新闻人的一些采访技巧,如何与访谈人建立轻松互信的关系,如何表达自己的关切,如何开始,接着跟进,甚至有条件的威胁,必要的时候还要装傻。

当法官问Mike,如果公布这些对天主教不利的档案,你还有编辑的责任感吗?Mike的回答,无疑是全片的中心思想:

那如果不公布的话,还有当编辑的责任感吗?

媒体也不是完人,他们在多年前就曾经不断收到零星的爆料,却从未引起高度重视。这个矛盾在电影中也得以反映,但现在不是追究错误的时候,结论仍然是开放式的。

在报纸发表的这一天,他们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这一刻,可能是作为新闻人最自豪的时候了。而后续这一年,他们陆续发表了近600篇报道。他们得了当年的普利策新闻奖。

波士顿地区的天主教会有249名教士涉案。被曝光的主要神父被判9-10年徒刑,第二年被同监狱的狱友殴打至死。

全世界的天主教会纷纷曝光相关事件,全球影响深远,天主教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

没有爱情,没有色情,没有炫目的特技,只有丝丝入扣的推进,紧张而隐忍的讲述,如果说还有什么,那可以看一看波士顿这个城市,没有几座高楼大厦的城市,她的街道,born and raised,生生不息的人们,他们独特的波士顿口音,我爱的红袜主场,白帆点点的查尔斯河,一闪而过的,火红的秋天。

Boston Globe是大西洋边一座低调而普通的小楼,以国内各大新闻集团的装修标准,只能叫简陋。但他们却有完整的资料库系统,专门的剪报收集,牺牲个人时间,去为新闻战斗的勇气。他们是这样自信的一个团队,对每个陌生人说,公民报没有人看啦,凤凰报没有power啦。他们说,我来自Boston Globe,就像南方周末的记者,曾经引以自豪的那样。

因为案情发生在波士顿,所以在拍摄中也夹杂了很多本地的风土人情,到处是美国文化的梗。比如新主编在见Robby之前,学习的那本书叫做《斑比诺的诅咒》(The curse of Bambino),就是困扰了波士顿红袜86年无法夺冠的魔咒,终于在本案的三年之后破除。四位记者去看球赛,大家轮流请喝啤酒,Ben说,除了曼尼没人能把球打进内野吗?曼尼是红袜著名的slugger,挥棒就能打出本垒打,至少也是个double的那种粗胳膊。

Joe被教士带去在Back Bay Beacon街的家,那是在Dorchester长大的穷孩子,从未去过,也无法想象的富人区。

而我就住在臭名昭著的吉欧根神父被调去的新天主教堂旁边。我几乎天天经过那个教堂,难以想象他在那里又性侵了几十个孩子,这些全被写在当年的报道里。

《聚焦》获得了201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剪辑以及最佳男女配角六项提名。这个电影没有主角,每个人都是故事的重要部分,它基于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完全真实的一群人,角色与现实中的人一一对应。

在youtube上有一个视频,由BG聚焦团队的每一个人介绍自己,我得以看到他们真实的样子,他们长相普通,褪去了片子里的明星光环,仿佛是我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美国人,真诚而有幽默感。当每个人都介绍了自己的名字,最后Matt Carroll举起手,“Johnny Depp!”

那时候,我都笑出了声。。。

(图片来自视频截屏。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MwNDMzMg==&mid=411897844&idx=1&sn=2e5d785e8893f199ecf37cdd819dc365&scene=0#wechat_redirect

4842 reads
万家网黄页,以信任为基础的商圈
以波士顿为中心,辐射全美,提供最新华人商家信息,服务全球华人
微信、微博、facebook, twitter最新的社交媒体信息推送,日均过万阅读量
百家商户注册,跟踪华人最新创业咨讯,了解第一手最好玩最有趣的商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