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母亲

Author: 一丁
Date: 
2017-05-13

我的母亲前几天仙逝了。虽然她已经90高龄,堪称高寿,但她之前看起来是那么健康,她的胃口是那么好,我们都以为她能够活到100岁以上呢,哪里想到说走就走了,连最后想说的话都没有留下来!听大姐说她临终前努力想交代什么,却无法让大姐听懂,脸上交集着失望和期望的表情,真是让人悲痛万分。

我的母亲算是一个普通人,一生没有什么奢望, 把孩子拉扯大, 把工作做好,把父亲照顾好, 似乎就是她的全部追求。

她对生活总是很满足, 她也很容易得到满足。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从来没有见过母亲因为困难而发脾气,或者垂头丧气,情绪低迷, 或者拿孩子来出气。我真的是一次都没有经历过。她也有不高兴的时候,甚至有时钻在牛角尖里出不来。但是我发现,即便在她的气头上,你只要说一句,昨天晚上的电视剧好不好看?她马上就把刚才不能释怀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我也常常用这种方式来转移她的注意力。

但她同时又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她生养了5个孩子, 凭她和父亲微薄的薪资,凭整个国家当年的困难情况,还有父亲当年的政治待遇,在那种艰苦的情况下,把这么多嗷嗷待哺的孩子拉扯大,其中的辛苦,直到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才真正有所理解。 一个孩子就把我们两个人忙得四脚朝天,很难想象5个年龄相差不大的孩子该怎么个带法, 更何况当年连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中间所经历过的各种挫折或者事件。比如我在4岁的时候一头栽入几近沸腾的稀饭锅一事,就是父母亲经历的挫折之一。我还清楚地记得,事后在被担架抬往医院的路上,我醒了过来,看到母亲跟在担架后面,一边走,一边用手绢擦眼泪。自己的孩子遭此劫难,她当时一定很难受。不过,当时和以后的很多年里, 我都没有想过母亲当时的感受。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经历了孩子生重病的痛苦,才对母亲当年的感受有了切身体会。

从我有记忆开始, 母亲就没有闲的时候。 记得她当年一周的课时排的满当当的, 而母亲讲课的嗓子很亮,备课很认真,讲课不遗余力。我小时候常常在母亲教学的中学校园里玩耍,经常路过母亲上课的教室,总是可以清楚的听见母亲讲课的声音。记得看的闲书中提到有些人没钱上学而悄悄在教室外面偷听的故事,倘若当时有偷听者偷听母亲的讲课且能打分的话,那母亲一定是能得到五星级评价的。

学生很喜欢母亲讲课, 母亲也一直为她的授课而自豪。其实, 由于母亲只是高中毕业, 她教数学可能还是有些吃力的,可能是要非常努力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还记得父亲给母亲补课的情景,特别是父亲当年住在单位的时候。那时候,父亲一个星期才回家一天,而那唯一的一天,常常是大部分时间用来给母亲讲数学,并常常讲到深夜。为了这个家庭,父母亲都是竭尽全力的呀!

母亲在学校是教师,而一回到家中,立刻又变成了家庭妇女,做饭,洗刷,缝补,打扫,等等,忙个不停, 也就是吃饭的时候有一会儿空闲,可以坐下来一起吃饭。

为了照顾父亲,母亲退休得要比正常退休年龄早。回想起来,母亲退休以后的日子应该是父母亲这辈子最平静的时光。即便是退休了,母亲每天花费在家务和烹煮方面的时间, 一点也不比工作的时间少。 我的记忆里,母亲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厨房

里忙。中国的厨房里的炉灶都是烧煤的炉子,厨房里也不通风,里面的空气总是不好,有强烈的煤气味道,连我走进去都不能适应,但是母亲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  

母亲做饭做菜,总是那么可口,色香味都好。 我特别喜欢母亲炒的青椒肉丝,多次对妻子说,母亲的青椒肉丝,冠绝古今, 用来招待国宾级人物也绝对够格。母亲烧的红烧蹄膀,至今我们想起来都还想流口水。

母亲做菜不仅可口,而且绝少浪费。记得母亲在动手烧饭之前,总是要每个人都报数,吃多少就做多少,以避免浪费和下顿饭吃剩饭。也正是由于母亲的精打细算,勤奋操持,我们的日子才能够在那种艰苦中平稳度过。

母亲出生于1925年3月17日,父亲出生于1921年正月初四。 因此可以说,父母亲这一代人,是从民国时期走出来的, 带有民国的风韵和风采。虽然那时他们年纪还小,但是举手投足,行为规范,很自然地带有民国的味道。我很喜欢听父母亲谈论一些过去接触过的人,过去经历过的事。那时候的人似乎遵循的是一种不同的, 比现在要求更高的道德规范,而这种道德规范,在当今的中国,似乎越来越成绝响了。

就拿父母亲的婚姻来说,我还没有见过比他们两人更合适的婚姻,说郎才女貌很符合实际, 但是还不够,因为我的父亲相貌也很帅,而且他们的为人都很厚道。母亲对父亲的为人和才华都十分欣赏甚至崇拜。我其实从来没有听母亲夸过父亲,因为在她眼里, 父亲的才华和能力是显而易见的,是不言而喻的,是 “公理”, 根本不可置疑。记得小妹夫曾经问小妹妹,说:怎么你爸你妈老是吵架?

其实,小妹夫完全误会了。母亲对父亲的唠叨,完全是出于关心和爱护的唠叨,跟普通的吵架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父母亲之间对彼此的关爱,更是几十年如一日。跟现在混乱的社会风气比,他们真是生活在一个现在不可企及的时代。

母亲对父亲的忠诚也可歌可泣。在以前的政治氛围中,有无数的夫妻因为另一方的所谓政治问题或政治面貌而离异。 但是在母亲这里, 我相信这种念头根本就不可能产生。 别说父亲只是有顶政治帽子,即便是到了坐牢的地步,我相信母亲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外心。

记得文革期间,大概是受父亲的牵连,母亲也被关到“牛棚”里强迫劳动。我不止一次见到过母亲在骄阳下拉大板车的情景。母亲从小在家里是很受宠爱的呀,至少也是小家碧玉呀! 即便受到这样的待遇,她从来没有对父亲有一丝一毫的抱怨。不但没有抱怨,只要有机会,只要她不是关在牛棚里不能回来的日子,她还总是设法做点好吃的, 让我们悄悄地送给父亲。说句公平的话,母亲总是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父亲。当然,父亲也是常常想着母亲。有一次我同父亲从医院出来回家,父亲买了一只香蕉,带回去给了妈妈。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当时我还以为那一只是要给我吃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父亲也是把他的妻子当作世上第一重要的人来对待。我现在对此非常理解,也非常支持。

父亲由于政治问题而连降四级,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母亲的工资比父亲的还要高,但她从来也没有因为这一点而影响她对父亲的感情和对父亲的崇拜。所以说, 在这方面,他们二人堪称夫妻关系的模范。

从很多方面来说,母亲也算是个幸运的人。她虽然出生在乱世,但是她的出生地安徽省祁门县僻处江南一隅,抗日战争时并未燃及兵火。再加上她的父亲,也就是我们的外公, 当时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可以维持一个温饱甚至小康的生活,所以母亲每每提起她的少年时代,总是面带笑容。母亲高中毕业之后,居然还在税务部门找到了工作,而且,据她介绍,她对那份工作还十分满意。

无疑,那个时代给她的回忆是美好的。遗憾的是,我们对母亲当年的情况了解的还是太少, 太零碎。 我很想知道我们的二姨妈,小姨妈和二舅的下落。我 很想和她们聊聊她们当年对祁门家乡的回忆。不知此愿望可实现否?

新中国成立后,母亲由于孩子多,负担重,生活一直很拮据。记得在月末的时候,他们常常找邻居的候太太借5元钱,等月底工资一到就立刻还上。

但是生活拮据当时是普遍现象,大家都穷,回想起来,贫困似乎没有带来精神上的压力。好在邓小平复出之后,经济上有了改观,子女们也渐渐大了,经济上独立了,父母亲的生活开始好起来了。其实,假定当年就有了贫富差别,再假定当年我们的家境不如别人,母亲也会很坦然的,因为她从来不同别人比,她很努力地去过自己的日子,对任何磨难都无怨无悔。

晚年的母亲享受公费医疗,又有两个女儿的悉心照顾,虽然居住环境不算好,但是 母亲似乎很知足,我感觉她的情绪一直很平和,没有什么烦恼,愤怒或者委屈积压在心里。我回国的时候,她也从未向我表示过对任何人的任何不满,这一点是可堪告慰的。

文革以后的那段岁月里,应该是父亲一辈子最滋润的日子,他不仅摘掉了政治帽子,而且有母亲全心全意的照顾,每顿饭都有几个现炒的菜下酒下饭。现在想想,即便是大人物,能做到每顿都有几个现炒的菜也并不容易。父亲受过那么多的打击,还能活到80多岁高龄,也是同母亲的悉心照顾分不开的。 母亲厥功甚伟呀!

母亲还是一个很豁达的人。她抚养孩子那么辛苦,还能活到90出头的年纪,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她的豁达。她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但是对子女从来没有什么要求。我们忙于自己的所谓前程,不能常来探望父母,他们也从来没有怨言。我们给父母孝敬一点钱或物,他们要么推辞,说没有必要,要么就是很高兴地接纳,从不挑剔数量多少,质量和价值。 母亲和父亲的生活非常节省,节省到了让人看了心里难过的地步了,但是从来没有为了自己的福祉向我张过一次口。父母亲唯一的一次向我张口要点钱,是为了我的大妹妹买房子的事,要我们大家帮帮忙。而当子女需要的时候,父母亲总是慷慨支持, 从不吝惜。父母亲的慷慨付出,同他们所拥有的财产相比,还是十分可观的。我们每个子女都要向父母亲学习他们的慷慨和大度。

看了大姐所描述的母亲临终想说什么而无法让人听懂的情况,我一直在猜想母亲想说什么。是关于她的些许财产如何分配的问题?是她自己想吃点什么想喝点什么?是她身体很难受,想要医院采取什么措施?还是她身后想同父亲合葬?是想让我们告知她的姐妹和弟弟?

但是,母亲没有留下她想说的话,她就这么走了。她就是这么一个从来不愿麻烦别

人的人。就连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都是那么迅捷,当你还没有缓过神来,她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从此天人永隔!

虽然母亲没有留下话来,我们做子女的在处理上述诸方面问题的时候,要多想想倘若母亲在世可能会怎么想,尽量做她老人家想要我们做的事,大概是我们所能告慰母亲的唯一选项。

愿母亲大人在天之灵安息!

4101 reads
万家网黄页,以信任为基础的商圈
以波士顿为中心,辐射全美,提供最新华人商家信息,服务全球华人
微信、微博、facebook, twitter最新的社交媒体信息推送,日均过万阅读量
百家商户注册,跟踪华人最新创业咨讯,了解第一手最好玩最有趣的商家信息